】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市場經濟並非只有一種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9-07-10 08:18:36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人類經濟發展史表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但市場經濟並非只有一種模式,而是與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現實國情等密不可分,不同國家會根據自身歷史、文化、現實國情等發展出不同的市場經濟模式。中國根據自身具體實際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促進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綜合國力增強。

  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文章介紹,傳統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是以斯密模式為標準的,它有三個基本要素:承認和保護私有產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作為守夜人僅提供社會經濟運行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其典型代表是1929年經濟大危機前英、美兩國的市場經濟模式。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激化,並頻繁以經濟危機的形式表現出來,不斷衝擊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場經濟。特別是1929年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造成了嚴重衝擊。為應對經濟危機,美國推出以需求管理為核心的“羅斯福新政”,極大地加強了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其主要內容是:第一,成立國家計劃署等機構,頒布《美國工業復興法令》等一系列法令,增強經濟生活的計劃性。第二,採取整頓金融秩序、重建金融機構、限制農業產量等措施,加強政府對經濟運行的管理。第三,擴大政府支出,興辦公共工程。第四,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強化政府在公共事務方面的責任。第五,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這一時期出版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從理論上闡述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和方法手段。後來,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長期被西方各國政府奉為應對經濟蕭條的圭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狀況和形勢對市場經濟模式的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各國政府進一步加強經濟干預。大多數學者認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被拋棄,促進經濟增長及充分就業等已經成為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科技的發展、經濟複雜性的提高對政府參與和干預經濟生活也提出了強烈要求。比如,重大科技項目需要政府參與和推動,促進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積極作為,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社會環境離不開政府的作用,等等。還應看到,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政府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這樣,經過長期演變,典型市場經濟國家的普遍做法是:通過國家投資的形式直接參與經濟活動,通過國家財政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通過放鬆、收緊銀根或“窗口指導”等落實產業政策、影響經濟發展,通過實行各種發展規劃、項目等對國民經濟進行調節,等等。

  在今天的世界上,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已不複存在。在各個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和政府都在各自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發揮著作用,為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支持,所不同的只是發揮作用的方式各有側重、程度大小不一。

  市場經濟模式是多種多樣的

  文章認為,市場經濟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並非只有一種,而是多種多樣的。歷史、文化、現實國情等因素決定了不同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各不相同,即使在發達國家中市場經濟模式也不相同。例如,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不同於英美兩國的市場經濟模式。

  法國的市場經濟模式既有堅持私有制、分散決策、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等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同時又具有實行計劃指導等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國歷史上曾長期實行重商主義,主張在國際貿易中多賣少買,推崇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等。這種傳統使法國並不像英、美那樣對自由市場充滿信心,從而發展出了實行指導性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並強調國家干預和公共所有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強調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適當的貿易保護是必要的,進而發展出一種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相結合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競爭因為能帶來效率和進步而被推崇。也就是說,決定競爭結果的是市場而不是政府。但推崇競爭絕不意味著自由放任,政府需要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比如,提出經濟發展戰略、改革措施,防止私人經濟決策與國家發展目標抵觸,通過國家調控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和社會公平,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