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青海:實現生態修復與防災減災雙贏
http://www.CRNTT.com   2021-06-12 16:04:21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汛期將至,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氣象局了解到,多年來當地氣象部門持續探索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避免、減輕氣象災害影響的同時修復了高原生態,人工影響天氣已成為青海省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的一項重要舉措。

  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用人為手段使天氣現象朝著人們預定的方向轉化,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雲等。冰雹、寒潮、沙塵……2021年我國極端天氣多發。“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也是我國同緯度地區冰雹災害最多的地區,探索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十分必要。”青海省氣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了解到,從1958年開始,當地氣象工作者就開始探索“干預”天氣。高炮、火箭、飛機等“戰鬥”裝備相繼瞄准天空、呼風喚雨,截至目前,青海省建成156門高炮作業點、106架火箭作業點,另有3架人工增雨飛機聯合作業。

  防雹保民生,增雨護生態。伴隨裝備設施的更新換代與氣象監測技術不斷創新,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也從避免災害向生態修復、增加黃河上游蓄水等方面不斷拓展。據氣象部門統計,通過人工影響天氣,青海省2012年至2020年防雹減災面積每年控制在30萬畝以內,今年青海省已完成人工增雨作業310次、防雹作業12次。

  青海省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2012年至2020年當地氣象部門在這裡實施人工增雨4342次。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說:“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地區呈現出植被恢復、湖泊面積擴張、河流流量增大等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態勢。”

  今年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將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綜合防災減災、鄉村振興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汛期將至,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6月到8月青海省降水總體偏多11%,出現暴雨、洪澇、雷電、冰雹等氣象災害風險較高。青海省氣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汛期是強對流天氣易發時段,氣象部門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防雹作業、合理控制人工增雨,持續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綜合效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