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海光 南京 時政評論、作家
公元2008年上半年,兩岸執政黨領導人首次會晤圓滿落幕,雙方都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大原則下展現了最大的善意。胡錦濤的談話,隱然呼應馬英九520就職演說,“中華民族”成為現階段兩岸的最大公約數。
之前,馬英九520就職演說就以“中華民族”作為處理兩岸議題的基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應各盡所能,齊頭并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如今,以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高度確立“中華民族”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實乃全中華之幸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如何將這個“最大公約數”成為中華之崛起的“倍增器”,各方達人各行賢士都會有自己的詮釋和考量。在此,筆者提供一個創意:南京可做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都,即“中華之都”。
南京,是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南京,是古老中國上千年封建帝制終結地,是現代中國的策源地;
南京,是現代中國文化的精神、制度、物質、禮儀、風俗等層面的發軔地;
南京,是中國首次以中華為國名,“中華”形而下現實化國家化之起點;
南京,是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之地,又是中山陵所在地;
南京,是大陸和台灣共同走向繁榮富強的南北向中央的必然交匯點;
南京做“中華之都”,可以將兩岸兩黨達成的“最大公約數”具象化,亦可以讓南京“圖騰化”,讓兩岸人民共同擁有中華民族的現代中心,讓全中華兒女朝拜有所向,抒情有所指。
具體做法,可以由兩會協商出共同文件,交兩岸循法律程序確認,并布告天下。由兩岸共同組成“中華之都”榮譽機構——可以讓“兩會”海協會、海基會先行常駐南京(南京升格直轄市,江蘇省會改設鎮江、揚州、泰州等),以“中華”的名義,發布事關全中華利益的聲明,如環境、領土等;協調海外華人救援救濟等。兩岸通過“中華之都”南京之樞紐,共同創造全球化背景下中華之輝煌。
“中華之都”,作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都,其尊崇地位應高於現存的國都。由此,經過歷史性的演化,在兩岸達成一致的歷史時刻,“中華之都”水到渠成“中國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