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洛杉磯12月31日電(作者 張一飛)中國這次嫦娥五號順利繞月登陸鑽取月壤成功回歸是值得讚揚的。這在太空科學領域推出了很大的進展,創下了不少‘第一’新史。首先在火箭推進上能將8.2噸的負荷量送上月球軌道,就是一大突破。第二能在確定的地點根據月球的新地圖著陸也是首次。第三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挖土取樣是此次探月的最大目的。第四在月球的軌道上自動鏈結,傳遞月壤,沒有人在飛船里操作,証明此次任務的自動化設計技術成熟。第五更能表現技術成熟的是無人駕駛順利的回到預定內蒙著陸點。第六是把長程導彈在地球氣層外打水漂的技術用在月船回歸地球選擇穿入大氣層的準確座標上。第七是把這次部分任務用實時影像傳送回地球讓我們可以看到。第八這次任務的完滿成功說明了中國在㿵硬體技術,尤其是半導體晶片電路控制系統設計和和製造上都很成熟。
說到此,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中國電訊電子企業為什麼還是被美國掐脖子呢?其實這是一個商業策略而不是軍事或太空技術的問題。軍事武器或太空探測當然是要有高科技,但是它們有技術‘質’的依靠而不是像商業產品有‘量’更重於質的依靠。軍武開發和太空研究在研發費用上很大,相對在製造上需量不多,單價的多少不很重要。只要產品通過多次環境測試,高低壓和高低溫等運行檢驗,從百中挑一或千中挑十就可以完成任務。而商業科技產品像智能手機,它需要上億的各種零件數量,也得通過稍微鬆一點的使用環境測試,可是難的是,你不能百里挑一,那零件成本會太高,手機就不可能有所謂競爭價甚至白菜價。
在全球自由貿易下,大家分工合作,互相買賣,晶片和芯片美國一直領先,中國是大買家,美國是大賣家,這就給了美國掐脖子的機會。中國要自己生產,就要投資在高度清潔的芯片製造廠房上,這是在資本金,技術人和時間上的競爭。至於所謂關鑑技術,三柰米的光刻機目前只有荷蘭ASML製造,那中國只有灣道超車,研發創新趕上。好在,這小柰米的技術已經到了物理盡頭,不是趕不上的。再來,小柰米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幫助‘量’的問題,那就是在同一塊晶片上你可以用小柰米多作好幾倍的晶片,使晶片成本下降,同時使電路縮小。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多,需要電路和記憶體越多,小柰米晶片就管用了。所以美國是掐了華為手機需要小柰米晶片和需要大量低價產品的脖子。可是話說回來了,美國廠商不賣給中國企業,也不見得有別的買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假如中國人都不買美國芯片手機只買國貨,沒幾年,美企就要倒了,中國的量產技術和小柰米技術也就趕上來了。
說回月球探測,這回嫦娥五號帶回來的1.731公斤的月壤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報上有許多新聞報道說中國會贈送一些給友邦國家,都繞著政治思維想。在網上也看到許多討論月壤的事。有人建議大陸應當送一點給台灣,看蔡政府會怎麼辦,如果拒絕,就會讓世界恥笑。作者認為探測月球的意義絕不限於政治考量。太空科學與人類的未來有密切關係。這就是月壤有價值的原因和未來月球太空科學的重要性。太空知識和技術有可能會主導地球的未來命運,而月球是邁向太空的‘跳空板’,其價值可想而知。這也是世界各大國都有新的探月計劃。作者淺見認為大陸應拿出一部分月壤供民間科學界作研究用。中國陸港澳台各地民間學術界申請人應遵守同一規則,審核批准,不必贈送,更不必經由台政府。大陸可給台政府中央研究院邀請函參加月壤及月球探測國際性研討會,但不標籤政治國界和地域。美國也邀請以幾個州和機構為對象,歐盟也如此,日韓印等也以國家機構為邀請對向。友好國家及有助益國家可考慮贈送少量月壤,但主要目的是太空科學研究為目的,可建議其研就方向,預期多少有點研就回饋。在月球太空議題上,以中國來領導,不必明顯政治化。讓科學無國界,本著自然產生領導的原則,作為人類太空科學的走向。可以考慮設立‘嫦娥獎’三千萬人民幣,高於若貝爾獎,鼓勵科學家作太空研究,讓太空科學為人類福祉和平服務,讓中國走向太空科學領導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