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感到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在中國國內,普通居民對經濟增長的感受並不明顯。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正處在增長動力轉換時期。一些人失去了工作崗位,家庭收入下降。還有一些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迷失了方向,他們對未來發展前景感到迷茫。只要登高望遠,分析中國經濟增長三大重要的動力,人們不難發現,中國經濟增長未有窮期。
首先,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仍然是價格體系。當前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一些企業特別是少數壟斷國有企業職工收入高於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少數行業職工平均收入增長水平遠遠超過多數行業職工收入增長水平。收入上的差距客觀上導致中國消費經濟出現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簡單刺激消費,而是通過價格體系調整,解決中國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事實上,中央已經採取果斷措施,大幅度削減金融行業工資收入水平。與此同時,加快中國產業鏈調整步伐,削減不必要的中介機構,解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證券從業人員眾多,股票市場中小投資者普遍處於虧損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本質上仍是一個收入問題。實現收入合理分配,必須加快證券市場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步伐,對生產要素價格體系進行徹底改革。
收入分配問題,從本質上來說,仍然是價格問題。過去人們只關注消費品價格,忽視了要素價格,把收入分配問題和價格改革隔離開來。事實上,如果只考慮消費品價格,而沒有考慮到要素商品價格;如果只考慮資產價格,而沒有考慮資本價格,那麼,在價格改革過程中,就會顧此失彼,價格改革不可能成功。衹有把價格改革看作是系統工程,調整重要商品價格的同時,高度關注要素市場價格變動情況,解決中國資本市場價格不合理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中國消費經濟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