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民調看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與發展變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1 16:52:16  


 
  國民黨的政治強項與民進黨的策略

  因此,從上述這些民調數據與雙英對決的選情變化及趨勢來看,台灣的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議題是國民黨的政治強項,是馬英九攻擊蔡英文的“政治大菜”。但倘若民進黨避開其政治弱點,甚或採取“中華民國存在”的政治主張並迂迴轉進訴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公平正義”與“分配不均”的社會經濟問題,可能就能夠化被動為主動、轉守為攻,搶到兩岸議題的主導權與話語權。民進黨原本就不希望再延襲當年陳水扁選戰模式的“仇共賣台”以激化對抗,雖然否定有九二共識的存在,卻不否定與中國進行經貿交流,也不否定與中國開展接觸與對話關係,甚至想開啟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新局,以建立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定且平衡互動架構。所以,民進黨試圖在統獨激化與族群對立的傳統政治對抗選戰模式中另闢蹊徑,往訴諸造成台灣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社會階級問題與中國因素連結,成為努力照顧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中小企業與中產階層“四中”利益的政黨代言人,從根本翻轉台灣的選民結構以贏得勝選。這也就是為什麼蔡英文的十年政綱“定位”,是對下一代的承諾,是以此作為引領台灣未來十年發展的政策藍圖與行動綱領;總目標是在於“強化台灣、凝聚台灣”;“核心理念”是面向世界與公平正義;其“國家安全戰略”是秉持五大核心理念,包括:台灣應以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綠色等公義價值與原則,作為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礎;兩岸皆應超越舊的歷史框架,以追求共同利益的戰略思維,謀求歷史遺緒所形成的戰略對峙態勢的改變;台灣對外關係應在全球與區域架構下,發展全球平衡戰略,建立與全球網絡社會的直接連結;任何涉及台灣重大利益的對外與安全政策,包括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選擇,都應遵行民主的原則與程序來決定,以建立民主的社會共識;台灣應加強國民安全意識,建立全民心防,整備能因應武力威脅、危機威脅的安全防衞機制。當然,在與中國發展經貿時,應建立“互惠而非讓利”、“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主從”的關係,更應積極深化與世界的互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的平衡,從世界走向中國。

  總括來看,民進黨的兩岸戰略政治主軸思想就是:“台海兩岸之戰略對峙態勢的癥結在主權的分歧。我們認知北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但是北京也應瞭解,歷經解脫外來統治、追求民主化等歷史進程,台灣人民堅持主權獨立,反對任何一黨專制的政治意志,更是鐵一般的現實。兩岸都應和而不同地在現實的基礎上,和而求同地經由尋求戰略互利,發展有利於雙方各自和平發展之穩定機制。要尋求兩岸之間的戰略互利,必須通過交流、對話,化解歧見,控制衝突;雙方應在對等、互惠的原則下,通過多層次的對話,就多層次、多面向的議題,交換意見,尋求兩岸相關問題的路徑,建立機制。通過這樣的路徑與機制,在互動中逐步建構多層次、多面向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解決問題,維持穩定之建設性雙邊關係。”民進黨雖然否定並不接受有“九二共識”的存在,但卻希望以“台灣共識”創造更強大的兩岸談判能量;以“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憲法”架構涵蓋兩岸特殊關係的“憲法現狀”作為新的政治基礎,凝聚國內多數民意的“台灣共識”;繼以取代且跳脫“九二共識”的嚴重侷限與內涵過於抽象簡單,難以承載未來十年兩岸將面臨的關係正常化課題,進而“提高層次、加大高度”發展與中國“戰略對話、戰略互利”的兩岸長程定位目標。

  九二共識與台灣共識

  其實,九二共識該加以正視、面對是政治現實的問題,不是大是大非的政治真理,民進黨雖然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但也應該找出可以超越並取代九二共識的新政治基礎,來消除敵意、化解爭端並建構新的堅實共識。畢竟,有沒有所謂的九二共識並不重要,關鍵的問題是在“一個中國”問題。國民黨認定的“一中各表”,北京當局卻說成是“一中原則”,其結果還是各說各話的“一中”,一樣是沒有共識的“虛擬共識”。等於是兩岸關係的地基是被掏空或侵蝕的“海砂”所奠基而成,不管上面蓋了幾層大樓,隨時都有可能因為風吹日曬、天災地變而塌陷。蔡英文或馬英九不論誰當選“總統”,真正要面對的是“一個中國”的政治糾葛與歧見,不是九二共識存在或接受與否的問題,而北京當局所真正關心且必須正視的問題是“中華民國現實存在”的複雜爭議,面對它就能解開“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政治框架,就能開啟兩岸政治協商、談判大門,不去面對它,則兩岸關係發展就只能原地打轉,繼續在和平發展的事務性協商與經貿交流的“讓利”情境中你來我往!

  民進黨的十年政綱內文是有很多橄欖枝與善意在裡面,蔡英文希望中國再多花一點時間、再沈澱一下好好思考十年政綱。她相信中國內部有理性力量,也希望理性力量可以發揮,中國處理台灣關係可以提高層次、加大高度。若以現在的層次、規模與格局處理台灣關係,真的沒有辦法。她呼籲,兩岸之間應建構更堅實的基礎,走更長的一條路,中國應該跟台灣共識打交道,而不是跟國民黨及九二共識打交道,這是比較長遠眼光,建構兩岸堅實的態度。

  個人認為,從上述的民調資料已經明白顯示,“中華民國”不論是否叫做“台灣”,或者“台灣”稱作“中華民國”,在台灣內部都是主流的“台灣共識”,這不是馬英九或蔡英文當選“總統”可以改變的政治現實與事實。因此,不論有沒有“九二共識”,或者有沒有“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在台灣民眾的心裡頭所謂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不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現象與結果,但卻是目前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倘若,兩岸真的想實事求是解決問題,就是對“一個中國”採取“未來一中”的定位去架構兩岸終局政治關係安排、決定前的特殊發展關係,既能突破“不統、不獨、不武”的沒有意義設限,也能打開兩岸政治僵局,尋求雙方展開政治協商談判的政治共識議題,並因此建構一條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發展穩定互動政治架構,去處理、規範並舖設兩岸的政治動態發展關係。不必再為蔡英文或馬英九誰當選,不必再為未來到底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再去傷腦筋。我們相信,這才是超越歷史框架、擺脫傳統政治包袱並打開兩岸政治罩門最直接且最近的一條道理,寄望兩岸領導人都有自信且誠意去面對解決這個兩岸大哉問的政治難題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1月號,總第16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