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兩岸關係應抓住機遇穩中求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9 00:06:37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受到兩岸人民的普遍認同。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政治議題,通過協商逐步解決,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立長效機制,作出制度性規劃和安排。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就“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這表示大陸方面願意在時機成熟、條件適合,且兩岸雙方都有意願的情況下平等協商政治議題。而且在反對“台獨”,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關照彼此,不搞強加於人;“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在於有效避免兩岸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有助於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提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趨勢,也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此,台灣方面卻對十八大報告產生誤讀甚至曲解,評估大陸對台灣將加大政治促談壓力,顯然是出於長期以來對兩岸政治問題的過度敏感和擔憂。如果台方以此作為兩岸政策基調,顯然是不準確的,有損兩岸政治互信基礎,有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當然,兩岸政治議題的商談是有難度的,是“先易後難”中較難的部分,這是事實。但不能因為兩岸政治議題有難度就消極回避、畏縮不前。推進兩岸關係,“先經後政”不是“先經慢政”,更不是“只經不政”。“先易後難”也不是“只易不難”,擱置爭議也不是永遠不面對、不解決爭議,求同存異也必然要走向求同化異,最終實現兩岸融合,歸於統一,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開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就要求兩岸必須正視政治議題。如果不協商解決政治議題,那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始終是不穩定的、不確定的,難以持續健康發展,難以達成行穩致遠,這不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和切身利益。前不久,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曾提議,可以以堆積木的方式來推動和平協議,建立政治互信,兩岸學術界也可以召開論壇,集思廣益。兩岸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也建議兩岸政治議題可以先由民間做起,通過民間研討交流等方式開展討論,擴展思路,累積共識,進一步增進兩岸的溝通與了解,為兩岸官方探討協商解決政治議題鋪設道路,創造條件。這些都是很好的思路,也是現實可行的辦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