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嘉宏:論兩岸關係的“讓治”與“讓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00:10:43


 
  競選期間,安倍經濟學是個媒體或檯面上的亮點;但是,日本台籍友人說,日本社會共同默默遵守的不言,檯面下的“右派反華vs.左派友華”才是另一個更關鍵的因素。日本民間社會的從2012年9月那一次大陸的保釣反日風潮、打扎日系商場,甚至將愛國民族主義扭曲到炮口向內“怒砸街頭同胞所有的日系品牌車輛”,透過媒體傳達到日本,日本人的對中國態度受到深深地刺激,本來只有中高年齡層的日本人才會持有“右派反華”立場,已經遺傳到年輕族群中並在最近的這一次選舉中發酵,安倍在選前諸多強硬對華政治動作,選前加大動作到釣魚島附近的石垣島、宮古島視察“海上警備力量”,還發表演說稱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釣魚島問題堅決不讓步”,乃至於高調提出建軍“修憲”,都是出於這種政治精算,民主黨一貫的相對友華態度這次在選前即可看到低落的聲勢,這種選舉結果不能說不是中日關係雙方的共同損失。設若中日關繼續惡化下去,安倍經濟學沒有市場出路,對中國夢的實現也欠缺有利於雙方的和緩氣氛之外部環境。

  三、論兩岸關係的讓治與讓利

  在日本,民間社會的“右派/反華/自民黨vs.左派/相對友華/民主黨”的民意結構也是左右了這一次參議院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台灣,“維持現狀/兩岸交流速度剛剛好/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人民的友好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絕大多數支持持續制度化協商”則是一組跨越黨派、越趨成熟的民意結構,兩岸關係在台灣朝野政黨輪替執政中,任何政黨、候選人都很難予以違逆!“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人民的友好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是“維持現狀/兩岸交流速度剛剛好/絕大多數支持持續制度化協商”三者之外,大陸唯一能夠主動操之在我的領域。但是,儘管大陸在台灣民間社會做了許多“讓利”的努力,然總有“雷大雨小,淋不到我”的疏離感,而台商認為自己在大陸長期的經濟投資於改革開放之後的政治起伏中始終打死不退,現在應該是剛剛開始“互利”;反倒是始終有一些政治符號、官銜職稱的問題,甚至到大陸上個綜藝娛樂節目唱歌也會有“中國台北屏東區”的事情,一再深深攪動社會人心,使得許多“友好”的努力頓時扣分、歸零,甚至呈現負數,令人痛心!

  “絕大多數支持持續制度化協商”之所以未能進一步跨入“政治對話”的門檻,其實是目前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還沒有給對方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國家統一前的政治定位,兩岸關係是兩岸雙方的共同問題,不能片面歸咎於任何一方。“讓利”以外,“我中有你”的先行“讓治”是一個大陸地區可以考慮的新思維,過去國共“劃江而治”的“讓治”是歷史的徒然,在大陸地區由台灣地區設置“依台灣地區現行法制觀禮之兩岸自由經貿區”只是一個教書匠的中國夢,遑論大陸地區開放台灣地區政黨直接參與整個中國的政黨政治與選舉,客觀條件、主觀意願也許還尚不成熟,但若有朝一日現況改變,國家統一基礎的“憲法”性文件之研議、立法程序等等問題,尤其其中成員之產生仍難以規避兩岸政黨政治的問題。眼下的“讓治”,可以試由台灣地區人民以個人身份依其自由意願在大陸地區的應考試服公職等多項政治參與,逐步放寬,讓台灣地區青年、有志者在大陸地區有個共築中國夢的機會。

  [1]該項調查之背景與方法,依“陸委會”的說明:“為了解民眾對兩岸關係相關問題的看法,本會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7月5日至7月9日以電話訪問台灣地區20歲以上成年民眾,共完成1,070個有效樣本,信賴度為95%,抽樣誤差在±2.996%。”

  (中評社特約作者蘇嘉宏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