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觀察:新疆社會巨變“以疆制華”是妄想
http://www.CRNTT.com   2024-06-04 00:51:26


新疆民族團結宣傳標語(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李子寧)新疆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其地理位置和社會情況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1949年新疆實現和平解放,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和新中國共成長。在黨的領導下,歷經近七十年的發展,新疆經濟社會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全方位的進步,新疆人民也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筆者認為,新疆社會的巨變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全地域、各民族的發展。新疆南北距離近1600公里,地域面積遼闊,民族眾多,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異大,但是在政府和群眾共同努力及政策的支持下,從南疆的喀什到北疆的喀納斯,包括維吾爾族、蒙古族在內的各族同胞,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就此,筆者有兩個親身體會的例子。一是在南疆的喀什古城,據介紹原先喀什古城居民的生活被概括為“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水管牆上掛,解手爬房頂”,同時由於房屋多以土木、磚木結構為主,加上年久失修,在發生地震對居民的人身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因此從2010年起,在多方的支持之下,喀什古城28個片區的危舊房開始進行改造,並且同步完善古城內的基礎建設。而據筆者觀察,改造後的喀什古城將保護和發展相結合,不僅讓古城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質的提升,也讓他們能夠依靠古城,發展旅遊業,讓錢包“鼓起來”。

  二是位於北疆的禾木鄉,禾木鄉主要聚居著蒙古族和蒙古族“圖瓦人”,筆者曾到訪位於禾木鄉的哈納斯小學。該所學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配備了各項完善的教學設備,為周邊的牧民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育服務。另外,禾木鄉的蒙古族同胞們也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在政策幫扶下開展起特色旅遊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