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亞中:賴清德主政下的台灣還有明天?
http://www.CRNTT.com   2024-06-04 00:34:57


張亞中(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作者 張亞中)《明天會更好》是一首1986年的歌曲。傳唱的當時,台灣在政治上正準備開放探親、解嚴、解除黨禁報禁,走向全面民主化,在經濟上也是個台灣錢淹腳目的美好年代。這首歌歷久彌新,即使這30多年來,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人們總是希望透過這首歌,期盼明天能夠更好。

  賴清德520上任,他終於可以在就職演說中以“總統”的身分抒發了他內心長久的信仰,這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分離主義的“台獨”從此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成為未來4年的“國家定位”。

  賴清德不只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更明確地表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也是“互不隸屬”。這樣的論述符合民進黨長期以來“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去中國化的立場。從政治來說,這是台灣或“中華民國”與中國的徹底脫鉤,不再有任何牽連;但從“憲法”來說,賴已把賴政府弄成一個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偽政權”。

  在賴清德的思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中華民國”不再是中國,台灣也不再屬於中國,台灣熱愛民主自由和平,但是“中國”不尊重台灣的“主權”,時時想著要以武力“併吞”台灣,所以所有責任都在中國,只要中國願意承認台灣的“主權”,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而在中國仍對台灣有“領土野心”的狀況下,台灣就要與“民主同盟國家”結合,努力備戰,與中國對抗到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