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大陸的情況又更進了一步。1980年鄧小平所提倡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念與政策,繼承了西方自由主義競爭的優點,創造了平均每年約10%左右的經濟成長,此乃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經過揚棄(Aufhebung)過程後的合成。易言之,這是一個在民主集中制統治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成功的實例,其中國特色明顯。但若私營企業的比例增加,這是否會改變其經濟基礎?進而影響其上層建築呢?
因此,在2004年中共已將所提的“三個代表”概念入憲。基於此,共產黨也吸納了資本家(現稱為企業家),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如今兩個原本相對的勢力開始合作,這確實是中國社會主義的特色。不過,中共仍然以“四個堅持”為其社會主義制度最重要的支柱,但這四項堅持中,馬列毛思想與社會主義道路都已有所修正,現只剩中共一黨統治還保持未變。綜合言之,兩種相對勢力的合作,就是一種典型的逆喻。
特色
1985年,鄧小平首先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政策,已確實展現其成效,但其後果自然是貧富差距拉大。因此,從2004年開始,以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與政策,來削減貧富差距,再加上2007年的科學發展觀,以及才結束不久的中共第17屆六中全會,則集中在文化議題方面等等,都是向平衡、發展與穩定方向邁進。雖然這些發展的步驟也受到一些批評,但回過來看,難道要13億人的大國家同時富裕?因而部份人先發展當然是必要之路,然後再一面發展一面來糾正其弊病,也屬正常。
此外,在大陸上仍實施黨禁,導致網絡已經成為重要的民主平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治領導人,都必須注意網上的意見,這是政府和人民之間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否則水可以載舟,也能覆舟,這難道不是中國式的民主形式?其實,適度與技巧的媒體與網路審查,確實有助於社會穩定,其中尤以不同民族之間的騷亂為甚,否則媒體豈不成為動亂的催化劑?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政府也同樣控制媒體播出殘酷的實況。
目前,大陸政府已證明其危機處理與辦理大型活動的非凡能力,例如在2003年處理SARS危機,以及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等。此外,在航天、軍事與科技等等方面,其發展更是驚人。值得注意的是,擁有八千萬黨員的中共,是世界最大的人民團體,其規模與德國人口相當,如此龐大的組織要如何運作?這本身就是人類的一大成就。當然,由於一黨專政已70餘年,產生各種弊病亦屬正常,局部的政治改革也是必要,在政治強人之後,法治亦不可避免。
目前,第五代的接班正在形成。若習近平於2012年底與2013年初接任中共與國家領導人,屆時他將已有五年擔任副手的經驗。因此,中共整體政策的連續性將可預期,其領導人也將不是生手上路,這是否也是大陸制度的優勢?
對外救援
以大陸的外貿和對外援助政策來觀察,2010年,大陸與歐盟(1428億美元)和美國(1813億美元)都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但大陸同年的總體貿易順差額只有1831億美元。易言之,大陸把從歐盟國家賺來的出超,幾乎全部轉為對發展中國家的入超。此外,2006年大陸取消了100億美元的非洲國家的債務,2009年,在非洲的投資約為13.6億美元,並同意提供10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再加上價值10億美元的對於非洲的中小型企業的資助。近年來,中共已購買數以百億的歐洲各國債券,並承諾還會繼續加碼。據外電報道,10月中旬,中方再度承諾以數百億歐元的資金來救助歐債,以助其脫困,這難道不是一種平衡世界上貧富差距的政策呢?
北京的領導人認為,他們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大陸以2009年8.6%的增長作為全球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據聯合國的調查,當年大陸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為50%。如果大陸內部情勢不穩,比如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就可能是一個衝擊,或因人民幣升值而導致大量工人失業,這對於西方國家而言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西方的困境
隨著1990年代以來大陸的崛起,西方政治家和學者先提出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機會論,最後又提出中國責任論等等。大陸的發展現狀,意即繁榮發展的共產主義政權,已成為一些西方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是與大陸合作還是對抗?時常面臨決策的困境。也許心理學中“認知的不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概念可以做出解釋,就像一個染上煙癮的人,深知吸煙的危害,但他仍然為吸煙辯護而不面對現實,因為接受事實意謂著否定自己。
因此,若以西方的標準來批評大陸的發展,不但會產生偏差,甚至是不道德的,比如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西方國家自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同樣也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直至他們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才以產業外移以及其他的方式來處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現在大陸亦復如是,這是否是一個必經的發展過程?這就涉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問題。若工業國家能從工業革命開始計算其排放量,豈不更為公平?
人權問題是另一個例子。依據史記管晏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權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階段,必須根據各國的國情來判斷。在19世紀,西方帝國主義掠奪了中國大量的資產來發展其產業,而現在他們要求大陸採用西方的人權價值觀,這公平否?因此,若將當前大陸的種種發展情況,與大陸20年或50年前的情況相比,大多數大陸人的生活水準提高,言論的尺度也顯著放寬,這與用西方的標準來衡量相去甚遠。1949年,大陸人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如今已超過70歲,這難道不是中共的功勞?
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大陸的發展狀況乃一極為獨特的例子,此乃儒家思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一個巧妙的結合,也是基於中國這種獨特的地理、歷史與人文的特色條件所致,此乃一個自成一格的逆喻(Sui generis&Oxymoron)。近年來,西方國家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也更加凸顯了大陸發展的特色及其實力與優勢。西方國家的普世價值有其參考價值,但是這是否適合於大陸的情況?在仔細觀察比較與思考研究之後,其答案大部分可能是否定的。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發展,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四個重要部分。30餘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使得市場經濟的因素凸顯,社會主義的因素反而被忽視,這也是導致目前大陸產生特殊的公民社會雛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必須予以重視。此外,腐敗問題也甚嚴重,沒有一個獨立的機關負責,必定難以處理。再者,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環境汙染,這也必須花下大量成本予以改善。
雖然如此,由於兩岸長期對抗,相互攻訐,習以為常,如今兩岸和解,差異縮小,台灣人自然應當正視大陸的發展,以及其國際的作為,否則錯估形勢,必將自食其果。
(注1)華盛頓共識,是一個由世界銀行、美國與國際貨幣基金會,來共同推動改革東歐和拉美國家財政、貿易和發展政策的整體計劃。而北京共識乃指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試驗,並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循序漸進、積聚能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2月號,總第16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