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習蕭會意涵與影響的一些觀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5:59:12  


 
  博鰲論壇雖然是由亞洲地區的人士發起成立,但其議題討論的範圍並不侷限在亞洲,而是包含各種重要的全球性議題,邀請出席的與會者也包括世界各國在任的政治領袖。不過,由於兩岸之間關係特殊,所以,台灣的在任政要無法出席此項活動。同時,在2008年以前,台灣方面雖然有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事會董事長的身份率團參加年會,台灣的代表團並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和禮遇。但是,從2008年開始,情況有了轉變。

  2008年4月博鰲論壇舉行年會時,蕭萬長已經具有副總統當選人的身份,大陸方面主動釋出善意,邀請蕭萬長組團出席年會,並安排胡錦濤接見台灣的代表團,當時,台灣代表團的成員中,包括了後來出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蘇起。這項突破形成了一個慣例,即由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所組織的台灣代表團,在後續舉辦的年會中,除了獲得大會在接待和席次安排上的禮遇之外,並安排大陸方面出席會議的最高領導人接見台灣代表團,建立了兩岸之間在國際會議場合的高層對話平台。例如,2009年到2012年是由錢復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身份率領台灣的代表團與會,分別獲得了溫家寶、習近平、胡錦濤和李克強的接見,2012年的年會並安排台灣方面的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出席,與大陸方面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李克強會面。

  目前兩岸之間在國際會議場合的高層對話平台不多,除了博鰲論壇之外,就是亞太經合會的領袖會議。中國大陸在亞太經合會中的份量雖然隨著國力崛起而不斷加重,但總是不如博鰲論壇般具有主導力量和主場優勢。所以,在處理兩岸之間的議題時,會比較側重博鰲論壇這個對話平台。再加上今年的年會又是由新近接班,會領導中國大陸未來10年的習近平,來接見由蕭萬長率領的台灣代表團,“習蕭會”自然別具意涵。

  習蕭會所透露的信息

  在此次“習蕭會”中,蕭萬長表示,兩岸應該珍惜過去五年的努力與成果,“鞏固互信,堅定向前,務實開展,深化合作”,並對於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提出了三大期許:一、共同面對全球新局;二、共同構築兩岸願景;和三、共同參與區域整合。在共同構築兩岸願景的部份,蕭萬長直接提出了台灣方面的要求,包括加速ECFA後續談判,儘快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對貨品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協商。

  習近平則在會談中提出了促進兩岸合作的四點希望:一、希望本著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進兩岸經濟合作。二、希望兩岸加強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共同推動經濟合作邁上新台階。三、希望兩岸加快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平。四、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強調,大陸未來會更多考慮台灣同胞的需求和利益,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習近平表示,兩岸可以適時務實地探討雙方經濟共同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

  習近平的說法可以說是對於蕭萬長所提出的建議做了正面善意的回應,所以,台灣方面由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轉述,馬英九對此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這是邁向完整ECFA的重要一步。換句話說,這次的“習蕭會”透露出大陸方面願意配合台灣方面的訴求,加快ECFA後續協商的進程,並探討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方式。

  就整體性的觀察而言,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楊毅對“習蕭會”所做的解讀,值得各界做個參考。楊毅表示,這次對話雙方有以下一些相同或近似的看法:第一,都充分肯定過去五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重要成果,認為應當繼續堅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鞏固互信,深化合作,取得更多成就,造福兩岸同胞。第二,都認為新形勢下應當擴大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提升制度化合作水準,把它作為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項十分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第三,都認為應當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後續協定的協商,儘早簽署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爭端解決等相關協議,在此基礎上促進雙向互惠投資,深化擴大產業和金融的合作。第四,都認為兩岸應加強經濟領域的政策溝通和協調,提高合作效益,增強經濟合作的前瞻性和協調性,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壯大。第五,都認為應該重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就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進行務實探討,合情合理解決。和第六,都認為兩岸人民是手足同胞,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旨在造福兩岸民眾。希望兩岸形成更密切的聯繫與合作,共同構築願景,攜手振興中華。

  “習蕭會”後有一些觀察指出,這次的對話只談經濟、不談政治,似乎是大陸方面有意避開敏感性話題,以營造和諧的氣氛。但也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在談話中引用“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的古訓,並指出“對海峽兩岸中國人來說,重要的是真正認識和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其實是對於台灣方面有所期許,希望有關當局能夠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更加積極進取。

  誠然,有如“習蕭會”中雙方的共同看法,那就是過去五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果,往後應該繼續朝鞏固互信、深化合作的方向邁進。只是,大家也都意識到,兩岸後續的互動將逐步踏入深水區,敏感性的議題將不得不碰觸。可喜的是,在此次“習蕭會”中,大陸方面對於比較敏感的議題,如台灣方面希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要求,給了相當正面的回應,只是具體的作法仍然有待探討。此事若能在近期的未來達成雙方有共識的安排,將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又一大成就,博鰲論壇作為兩岸高層對話平台的作用也將因之突顯。

  結語

  在過去五年當中,除了海基會與海協會之間的正式協商平台之外,兩岸之間已經形成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論壇”)、“海峽論壇”和“紫金山峰會”等等比較重要的交流對話渠道,不過這些場合都是架構在兩岸之間,不像博鰲論壇所搭建的是一個國際性的舞台。大陸方面如果願意在博鰲論壇這個舞台上,透過類似“習蕭會”這樣的場合,來建立兩岸之間高層的對話平台,其意涵將是大陸方面願意就台灣所渴望的國際活動空間做出善意的處理,對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自然有正面的影響。

  不過,有如習近平引用“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這兩句話時所透露的信息,台灣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常常會流露出習慣性的防衛心理,處處顯得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猶猶豫豫,使得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的大潮流趨勢下,兩岸本來可以攜手合作共創雙贏的機遇流逝。其結果,是大陸還可以從全球格局中找到替代台灣的合作夥伴,而台灣卻恐怕只能坐困愁城,越來越邊緣化。我們因而不得不呼籲台灣的有關當局:不要再蹉跎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5月號,總第18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