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視角下的多邊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21-12-13 13:26:37


 
  二、中國推崇多邊主義的理由

  中國的地緣特點和文化取向決定了中國對多邊主義的推崇。中國的鄰國包括陸上鄰國和海上領國,共有20個。其中,陸上鄰國共14個。而像美國、英國或日本這樣的海洋或類似海洋國家,基本上沒有或很少幾個相鄰國家,歷史上或當前都有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的取向。“美國優先”和英國脫歐都反映了這樣的傾向。

  1. 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外域文化進入中國後,大都逐步漢化、中國化,與漢族文化、中國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吳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主要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并非尊重個人價值和個體的自由發展,而是將個體融入群體之中,強調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家族以及對國家、天下的義務,可以說是一種宗法集體主義人學。

  2.中國改革開放得益於多邊主義全球化。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得益於主動融入全球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分工,中國才取得了今天的發展成就。但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各國貧富差距拉大等因素影響,一些民粹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在世界範圍內悄然抬頭,最終以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等事件為標志,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與挑戰。

  3.開展多邊主義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要途徑。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目標,但它的建立是一個長期、艱巨而複雜的過程。目前、中國袛有參與到現行的國際組織中、開展多邊外交活動,才能發揮影響并聯合國際的進步力量推動其完善合理化,逐漸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理想的國際新秩序。

  4.開展多邊主義有助於樹立中國負責任和良好的國際形象,大大減少中國崛起所面臨的國際壓力,尤其抵禦美國霸權主義的強大壓力。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在全球“核俱樂部”、聯合國安理會及地區事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能不重視多邊外交的重要作用及影響。我們既要考慮自身的發展,又要顧及在國際社會承擔的責任和我國的外交形象。③

  5.開展多邊主義是中國“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國際戰略的需要。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西方國家和第三世界的合作,增加信任,減少麻煩,實現合作,有所作為。發展多邊外交,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大國的必由之路。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負有重要的責任,同時又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大國。我們既需要有所作為,又需要韜光養晦,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社會的各項活動中去,實現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總之,在21世紀的中國外交政策中,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外交,全面融入國際社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向。中國將更多地在國際場合同外國打交道,并藉助於區域和全球的多邊場合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此外,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中國也必然要積極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這就決定了中國要通過積極參加多邊外交活動,在參與建立國際規則的過程中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因此,中國將越來越重視多邊主義,越來越重視多邊外交活動。

  三、中國多邊主義的踐行

  80年代以後,中國參加國際經貿和科技組織的活動劇增,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國際海關合作理事會、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等機構裡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參與願望。與此同時,中國嘗試進行軍備控制和裁軍。到2003年,中國加入了270多個國際公約以及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政府間組織和大量的非政府組織(1100個左右)。總體上講,中國融入國際制度的程度遠遠超過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對於參與的多邊體制的合作質量也有飛速的發展,不僅從對抗轉變為合作,從消極轉變為積極,而且開始接受對其本身實力有限制的條約,總體上接受并維護現行的國際制度規則。中國已經不僅僅是國際條約的簽訂者,更是成為了國際條約的締約者、倡導者。例如中國加入的《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禁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等。這一切表明,在國際社會中,國際組織因中國的參與而更具普遍性,因中國的合作而更顯權威性,因中國的創新而更趨完善。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分別是美國的70%、印度的80% .世界平均值的80%。日本、法國、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的數字分別是63、87、71、64、62個。這些數字反映了世界格局和國際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將發揮日益重大的作用。上海合作組織起源於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的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的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向亞洲各國家和地區政府提供資金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之區域多邊開發機構,總部設在中國北京,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其成立宗旨爲促進亞洲區域內的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并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截至2019年7月13日,亞投行有100個成員國。習近平強調,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是多邊主義的生動實踐。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符合十八國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願望,同雙邊關係相互促進,也為中歐關係提供了有益補充。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持續奏響捍衛多邊主義的時代強音,特別是習近平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方式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世界衛生大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等重大多邊外交活動。

  多邊主義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所堅持的行為準則。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方面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錨定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中運轉失靈或尚未有效覆蓋的領域,加強制度性供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努力緩解周邊等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資金、技術不足問題。另一方面,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現代能源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治理合作,使科技創新的新成果更好普惠各國人民。新時代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的實踐路徑正越發全面、系統,中國正用實際行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向世界證明,中國發展不僅造福自身,也必將惠及世界。中國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等發揮國際經濟合作功能,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和多雙邊區域投資貿易合作機制,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不斷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以多邊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是重在行動和實效。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經驗和教訓表明,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唯有團結合作才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大國尤其要為推進多邊合作做出表率,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邊機構發揮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的領導作用,做真正的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不斷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四、多邊主義的局限性④

  多邊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青睞,但是多邊主義也有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不僅是由多邊主義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與所處的國際大環境有關。在推行多邊主義的同時,也要注意和克服其局限性。多邊主義受到權力、國家主權(主要是國家利益)、數量和各國自身能力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到多邊主義的效率問題、執行問題和穩定性問題,具有集體行動的難題。其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量問題和效率。由於多邊主義是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進行協調,國家越多,彼此的分歧和差異越多,達成共同協議也更加困難。在無政府狀態下,各個行為者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為體,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有的利益是相容的,有的則是相互衝突的;有的利益是可以協調的,有的則難協調,如何在衆多利益中找到一個利益的匯合點,找到一條從個體理性達到集體理性的途徑則是能否合作的關鍵。由於在多邊外交下參與者數量衆多,差異和分歧都比較大,利益的匯合點更是難以找到,使得國際談判費時較長卻收效甚微,這大大影響到國際合作的效率。

  2.國家主權和執行問題。多邊主義外交作為主權國家的一種外交選擇,必然受到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的影響,因為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主權國家仍然是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行為體,許多國家從國家利益出發,在國際談判或國際協議中提出對自己有利的免除條款,影響了其可信度,并且許多國際協議不具備強制力,或者其執行國際協議的權力正是來自於國家自願的主權讓渡,因此對許多國家缺乏相應的約束力,即使達成了協議也難以執行。

  3穩定性問題。多邊主義外交的特點之一是不可分割性,即對所有參與的國家都有約束力,而且對所有國家的約束力是一樣的,因此不僅國家之間的差異容易對多邊主義所達成的協議的穩定性造成影響,而且共同合作所帶來的利益分配也會影響多邊主義的穩定性。因為有的國家關注絕對利益分配,有的國家關注相對利益分配,關注相對利益分配的國家勢必會對現有的國際分配協議產生不滿,從而試圖改變現在的分配狀況,產生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分配協議。

  4.多邊主義外交受到權力和國家能力的制約。雖然多邊主義外交的進程和結果是對所有參與者具有同等的約束,但是實際上由於有的國家實力強大,在國際談判中居於絕對的領導地位,有能力和意願謀求自身的利益,如果在多邊主義外交中訴諸單邊主義,有計劃、有步驟地濫用可利用的免除和逃避條款,實際上多邊主義外交無法對此進行有效的約束。另外,有的發展中國家不僅實力很弱,而且由於技術落後,根本無法達到國際要求的標準,從而缺乏遵守其國際義務的能力,無法履行其法定責任。因此,雖然小國和弱國可以利用聯繫戰略在自己的優勢領域爭得一席之地,但是也要注意國家現實和自身的能力所帶來的限制。

  5.集體行動的難題和搭便車問題。所謂集體行動的難題,是指參與者為了共同的利益而集體行動,由於其所創造的公共產品是集體提供并集體消費,消費上不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因此有的行為者產生搭便車的行為,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道義上都損害了集體行動的努力,所造成的結果是公共產品供不應求,日益短缺,并最終造成集體行動的失敗。

  全球化態勢不會改變,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往來也會與日俱增,多邊主義是一條和平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注釋:

  ①[美]約翰·魯傑:《多邊主義》,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

  ②趙宗鋒:“理解多邊主義:一種綜合解釋模式”,《國際論壇》,2010年1月。

  ③王明生 李長春:“多邊主義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與意義分析”,《理論界》,2006年6月。 

  ④鄺艶湘,向洪金:“淺析多邊外交的優勢與局限”,《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2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11月號,總第28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