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評論員 彭念)在昂山素季即將啟程前往荷蘭海牙國際法院抗辯前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時訪問緬甸,並擲地有聲地支持緬甸在國際舞台維護正當權益和國家尊嚴。這是昂山素季宣布將在國際法院就緬甸政府被控迫害羅興亞人抗辯之後首位到訪緬甸的外國高級官員,足見中緬之間的深厚友誼。
中國古語雲:患難見真情。在緬甸面臨西方國家的指責和壓迫的艱難時刻,中國總是及時地伸出援手,攜手緬甸共克時艱。特別是在2017年8月緬甸若開邦發生恐怖襲擊活動後,西方輿論一致譴責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實施“種族滅絕”,同時對昂山素季保持沉默極為不滿。在昂山素季否認緬軍在若開邦濫用人權之後,西方輿論又將“炮口”對准了這位昔日光芒四射的“民主女神”,並視其為軍方共犯、迫害羅興亞人的幫凶。
在此關鍵時刻,王毅數次出訪緬甸,不僅提出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的“三步走方案”,成功斡旋緬甸與孟加拉國簽署難民遣返協議,還在多種外交場合發聲支持緬甸政府。此番王毅到訪緬甸無疑將為昂山素季在海牙國際法庭抗辯增添信心和底氣,也會進一步鞏固中緬“胞波”情誼。
在西方國家“變著花樣”指責緬甸之時,中國卻在尋找解決方案。在這一“吵”一“做”之間,中國贏得了緬甸的贊譽,而西方則招致緬甸的反感。在筆者與緬甸學者的次數交流中,他們都衷心感謝中國的幫助,同時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人權”為由干涉緬甸內政極為不滿。
由此可見,人權不是“吵架”吵來的,而是在發展當中不斷改善的。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吵架扯皮”解決不了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與其有那“吵架”的閑工夫,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謀發展、搞建設。
實際上,早在羅興亞難民危機爆發之後,中國就提出要提升若開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存狀況,最終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此次王毅訪緬,中緬雙方再一次明確了發展的主方向,一致同意加快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推進經濟走廊建設。由於“一帶一路”和經濟走廊的輻射範圍均包括若開邦在內的緬甸西部偏遠山區,羅興亞人的生活條件將有望大幅提升。只要日子好過了,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羅興亞難民重返家園。西方輿論刻意渲染的緬甸境內羅興亞難民的“悲慘生活”假象也就被戳破了。如此一來,羅興亞問題就會逐步平息,輿論發酵效應會逐步衰減,西方國家施壓緬甸也就失去了重要抓手。
當然,羅興亞問題的徹底解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難民回歸後還要妥善安置、重建家園。因此,及時推進若開邦地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出台政策保障羅興亞難民的基本權益,切實提升當地政府的治理水平尤為迫切。此外,彌合仇恨傷痕、促進族群融合也是一大難題。儘管如此,我們相信,只要秉持發展理念,解決實際問題,所謂的羅興亞“人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