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彭博社1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正在評估未來幾個月對中國的訪問,如果能夠成行,這將是她就任美國財政部長以來首次訪問中國。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亞當斯迅速作出回應,表示美國財政部長2021年秋天沒有訪問中國的計劃。
這標誌著美國這家著名財經新聞媒體機構負責人迫切希望“安排”中美財政部長會談,以便解決美國國內存在的問題。
作為美國成功的財經新聞媒體,彭博社和它的創辦人一樣,熱衷於政治。在中美這場歷史性到博弈中,彭博社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特別讓人感到好笑的是,美國病毒感染人數世界第一,死亡人數世界第一,可是,這家新聞媒體居然睜眼說瞎話,認為美國抗擊重大疫情世界第一。東京奧運會期間,這家新聞媒體更是在中美比較方面用盡了心思,擔心美國讀者失去信心,千方百計地壓抑中國,試圖保持美國的“高大形象”。
美國財政部長是否訪問中國,本來是一個事實問題。可是,在美國彭博社的報道中,居然成了一個判斷問題。
究其原因就在於,彭博社的創辦人已經意識到,美國經濟岌岌可危。他希望中國繼續向美國輸送商業利益,以便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危機。
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訪問中國北京,與中國達成默契,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幫助美國聯邦政府購買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股權,實現所謂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國有化”。
可是,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渡過金融危機之後,立即對中國實施制裁措施。中美關係陷入低谷。
中國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歷史的悲劇。中國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合作,但是,美國從來沒有把中國看作是平等的合作夥伴。無論是美國民主黨總統還是美國國務卿,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製造事端,不斷地遏制中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對美國沒有落井下石,美國就應該對中國感恩戴德。不要指望中國在關鍵時刻購買美國國債,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