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意識到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以及香港資本市場的開放性給香港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充分意識到,香港經濟具有脆弱性,因此,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管理,防止大規模對衝基金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給香港經濟帶來滅頂之災。
此次香港特區政府設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借鑒新加坡的“淡馬錫集團”經驗,由特區政府充分利用投資基金,主導產業發展,並且在關鍵時刻,維護香港資本市場穩定,防止香港出現大規模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管理基金的作用,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是香港特區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過去香港特區政府在基金運用方面採取政府規劃、市場投資的方式,試圖借助於香港資本市場實現特區政府的各項政策。如今政府設立投資基金,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防止過多依靠外部資金導致香港特區政府政策規劃難以落到實處。
香港特區政府曾經提出發展數字經濟建立“數碼港”的計劃。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缺乏政府基金投資,民營資本介入把香港數字經濟發展計劃變成了房地產投資計劃,香港經濟轉型功虧一簣。
相信香港特區政府會充分利用政府投資基金,堅決貫徹落實香港的經濟轉型計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香港經濟結構調整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三,香港是一個自由港,是祖國內地學習的榜樣。自由港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在財政稅收領域實行簡化政策,政府不是通過增加稅收種類不斷汲取財政收入,而是通過發展經濟涵養稅源。事實證明,如果建立自由港,而沒有通過吸引投資解決政府的稅收來源問題,那麼,自由港發展必然會面臨困難。
過去香港採取的策略是,通過土地批租,從房地產市場發展中獲取財政收入。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弊大於利。表面上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導致香港經營成本不斷增加,香港投資環境持續惡化,除了盈利水平相對較高的金融業在香港能夠持續發展之外,絕大多數產業在香港沒有生存立足之地。解決香港經濟發展的問題,一方面必須堅持自由港政策,把香港變成一個更加開放的自由港;另一方面,必須充分考慮香港特區政府的稅收來源問題,在全面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基礎上,實行精兵簡政,確保香港實現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