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歐洲聯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第六次部長會議4月5日在比利時魯汶閉幕。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美國與歐洲聯盟計劃共同分享“非市場政策與實踐”情報。共同協商制定解決“全球供應鏈畸形”具體行動計劃。這說明美國試圖建立一個跨大西洋的供應鏈系統,矛頭直接對著中國。
不過,正如亞洲一位著名外交家所指出的那樣,美國與歐洲聯盟僅占到世界的20%,跨大西洋聯盟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更何況在歐洲聯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這一點從聯合聲明的措辭可以看出,並沒有像美國商務部長所要求的那樣,“將中國這個釘子敲打進去”。
美國政府早就放出風聲,希望在這次會議上協調立場,共同對付中國。會議期間,美國商務部長聲稱,60%的芯片由中國製造,中國政府對該行業提供大規模補貼,這可能引發市場嚴重扭曲。
中國並不打算在財政補貼問題上與美國糾纏。隨著德國總理等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訪問中國,世界各國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是中國的技術創新和龐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者。當美國熱衷於在世界各地對中國實施圍追堵截的時候,中國正突出重圍,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首先,對於美國和歐洲聯盟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中國從容應對。中國始終認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財政補貼必不可少。這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必要之舉,也是科技創新的常態表現。
中國願意在平等基礎上,與美國和歐洲聯盟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就財政補貼問題交換意見。但是,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接受強加給中國的不實之詞。美國商務部長訪問中國,中國通信企業出售新一代移動通信電話,其中包含高端芯片,讓這位商務部長印象頗深。因此,無論是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還是在歐洲出席會議期間,她反復強調對中國高端芯片實施制裁的必要性。當中國實現芯片自給自足,美國精心構築的芯片聯盟就會變成“馬其諾防線”,美國聯邦政府巨額財政補貼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