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評論》月刊第322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com   2024-10-21 00:43:44


 
  在《兩岸司法人工智能應用的現實樣態與前景導向》一文中,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博士張正昌指出,海峽兩岸均在使用司法人工智能輔助司法活動,既有共性又有分殊。大陸在司法人工智能應用功能覆蓋面上較台灣更為廣闊,且功能配置上更加豐富。台灣地區在司法人工智能准入限制上較大陸更加嚴格。總體而言,大陸採取發展優先模式,台灣則採取安全優先模式。由於妥善利用司法人工智能可提升司法裁判統一性,增強司法裁判公正性,滿足兩岸民眾對司法活動理解的最大公約數,增強對融合進程的接受性,因此無論是從當下還是長遠來看,司法人工智能都有推動兩岸法治融合的潛能,應將此作為一種應用的前景導向。就具體建構而言,可在包容性規制理念的指引下,分階段建構完善的法律程序,利用司法人工智能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助力兩岸法治穩健融合。

  德國圖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劍鋒在《推進“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探索的治理原則、經驗與實踐——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置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視域中進行考察,重點在於確立治理原則、參照治理經驗、探索先行實踐。首先,善治和法治應成為貫穿“兩制”台灣方案制定運行的基礎邏輯與原則,善治是根本宗旨、法治是基本保障。其次,“一國兩制”在港澳兩地的實踐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既要準確把握中央管治權與地方自治權之間的關係,也要注重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國民認同教育問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代表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則突顯了群眾路線與源頭治理的重要性。最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建設涉台公共政策體系是“兩制”台灣方案的先行實踐,不僅引領著涉台治理的理念與行動創新,並且正在逐步奠定統一後的對台治理框架。

  本期“經濟”欄目刊發了《在華外資的新特徵及發展趨勢》《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框架思路與建議》《閩台現代農業合作:現實研判與提升路徑》三篇文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賀洋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副研究員史小今聯合發表的《在華外資的新特徵及發展趨勢》一文指出,近期在華外資變化“有憂有喜”,既有國內外經濟因素變化帶來的趨勢性影響,也有非經濟因素變化造成的臨時性衝擊:外資逐步從持續流入期轉向“有進有出”的常態化波動期;全球FDI總量萎縮叠加美歐加息,導致在華FDI暫時性下降;中東資金對華投資增加,資金來源多元化增強外資穩定性;市場環境的變化驅動跨國公司調整在華經營戰略。隨著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調整,全球流動性收緊局面將有所緩解,中國跨境資金外流壓力也將有所下降;同時,中國經濟運行中存量問題的有序化解將逐步提振市場信心,提高對外資吸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