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中美的奧運金牌榜首之爭,中國越來越強勁的表現,已經引發美國越來越強的危機感。“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學教授阿利森在巴黎奧運會閉幕前撰文指出,中國不僅在奧運賽場上從無名小卒成長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幾乎所有其它領域迅速崛起,堪稱美國“全方位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他認為,兩國需要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這是未來幾十年對雙方的重要考驗。
的確,隨著競爭的加劇,美國人力圖保住霸主地位的危機感會越來越強烈,能否真正按照競賽規則,通過自我努力保持領先,而不是通過絆倒對手獲得優勢,更是一個考驗。如同美國在科技競爭中想方設法遏制和圍堵中國一樣,美方已經開始在奧運賽場上干擾中國。巴黎奧運會之前,美國反興奮劑機構通過《紐約時報》等媒體策動的針對中國游泳選手的“禁藥風波”,實際上起到了干擾中國游泳運動員的作用,但美國選手表現欠佳,美方又一次做的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美方一方面拿“禁藥風波”大作文章,甚至威脅祭出國內法來逮捕中國游泳選手,另一方面又縱容自己服用禁藥的田徑運動員。這種對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標做法,在美國處理對華關係時屢屢出現,現在也滲透到體育領域。更嚴重的是,美國動輒“長臂管轄”,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之上,對他國進行威脅打壓。體育問題政治化,愈益成為美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手法。
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美國是東道主。我們能否指望中國體育健兒還能像40年前的洛杉磯奧運會那樣,受到美方的歡迎和公平對待?在中美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人不再那麼自信包容的今天,這需要打上大大的問號。沉默忍讓不是辦法,今後四年,中國一定要更加仔細周到地準備參加下屆奧運會。一方面,繼續提升自己的競技實力,增加在國際體育組織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不斷通過外交渠道對美交涉,同時健全自身法律法規,確保中國在遇到問題時有到位的反制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