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日韓三國既要著眼現實,全力解決當務之急的難題如朝核問題、共同應對經濟金融危機等;更應著眼長遠、面向未來,就構建東亞共同體思謀長遠規劃,甚至描繪出未來50-100年的一體化路線圖。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東亞共同體可以謀劃用50年甚至100年來實現。
第一步,先計劃用15-20年時間,建成覆蓋三國、開放對外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然後再用5-10年搭建起三國資源能源合作共同體,隨後又用10-20年時間最終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中日韓外貿進出口總額接近5萬億美元,占全球份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逼近1/3,其中內部貿易額已占到東亞各國外貿總額的54%,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45%的水平,已初步具備建立經濟共同體的條件。
第二步,構建東亞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為最終形成東亞安全共同體努力。在經濟一體化的前30年裡,三國可以就反恐、防核擴散等議題,牽頭倡導多邊合作長效機制;後20年則可以嘗試推動東亞各國嘗試建立起無需外部強國支撐的聯合安保體制。
第三步,在此基礎上,再用50年左右時間,構建歐盟式的東亞政治經濟共同體,實現中日韓與東盟乃至印度、澳大利亞等在內的泛東亞一體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喜的是,算上在東盟框架內的歷次會議,十年來已舉行過八次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經過這次天津峰會,中日韓自主的峰會機制也將常規化。其間先後簽署、發表了《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中日韓三國合作行動戰略》、《中日韓合作進展報告》等多項合作文件,指明了三方合作方向。
此外,中日韓三國還陸續建立了外交、經貿、財政、信產、環境、知識產權、地震、人事、旅遊、海上交通與物流等10個部長級會議,以及中日韓泛黃海經濟技術交流會議等機制。東亞共同體的百年基業已經有了令人鼓舞的良好開端,前途雖然依然充滿挑戰,但只要形成了堅實的共識,就能始終秉持滴水石穿、繩鋸木斷的意志,最終完成今天在許多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