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坐失歐洲市場 中藥困境需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4 00:06:34  


 
  從雙贏走向雙輸,作為消費和監管一方的歐盟,和包括中藥藥企及政府商務部門等在內的中國一方,無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藥在歐盟遭遇的尷尬境地,歐盟方面近乎嚴苛的過高門檻無疑要負一定責任,如苛刻的註冊條件(“30年的藥用歷史”和“在歐盟地區至少15年的使用歷史”等規定),高昂的註冊費用(單項藥品註冊成本約為100萬元)。高門檻逼迫不少中藥只能改頭換面,如以保健品、食品添加劑等形式變相入市。一些國內法律人士認為歐盟以抬高門檻等方式阻擋中藥入歐,涉嫌違法WTO規則、變相實施市場保護。抬高門檻將關乎國民健康且有大量需求的中藥拒之門外,歐盟此舉將一項可以極大降低民眾高昂醫藥保健費用的人類文化遺產棄之如敝屣,顯然與民意南轅北轍。

  但“涉嫌”歸“涉嫌”,在長達7年的過渡期裡,不僅沒有一家中藥企業實現整體註冊,也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依據WTO規則對歐盟的這一舉措提起申訴,政府間談判也一無所獲。歐盟面對壓力依然不改變其高門檻,與其說是刻意營造壁壘阻擋中藥,還不如說源於其文化和理念:歐洲人深知藥品事關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萬萬大意不得,故而在藥品安全問題上抱持“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一人漏網”的監管邏輯。相對於國內標準體系缺乏,有標準也無法與歐盟及國際有效接軌,歐盟此舉不僅無可厚非,反倒值得中國質量監督和標準體系管理部門學習和借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