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經濟史學家奧爾森的說法,這種特殊利益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新分配國民收入,而不是去創造更多的總收入,因此它們的存在會導致全社會效率與總產出的下降。換言之,唯有打破這種壟斷性利益集團,才可能使社會真正回歸公平,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但縱然強硬如內賈德者,也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態。內賈德雖非宗教人士出身,自身也非常清廉,但他本身是保守派,上台靠的也是宗教集團支持。他上台後不是削弱,而是強化了保守派在軍政系統的勢力。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在生產關係領域,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資料所有制。誰在生產資料占據主導,必然在財富分配領域獲得最多。在不觸動權勢集團利益情況搞“惠民政策”,只能在分配和消費等下游領域打轉轉,利用手中掌握的新賺得的石油收益,進行“撒錢”式親民。更吊詭的是,政府進行全民補貼意在讓窮人受益,但實際上大部分好處卻被已占據更多資源的富人享受。統計表明,伊朗20%補貼流向了僅占伊朗10%人口的最富有家庭,赤貧家庭得到的補貼不足4%,農村人口得到的只有13%。這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政府花費巨資進行汽油補貼,實際擁有汽車(特別是大排量汽車)、並能大量消費汽油的多數是有錢人。
結果,普通民眾社會生活狀況沒有根本改觀,政府卻為此花光了大部分財政盈餘。據IMF估算,伊朗政府只有在油價達到每桶90美元時,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而今年油價預計比去年下跌25%,政府收支平衡十分困難,目前政策很難維繫:繼續補貼力不勝負;停止補貼則將失去民眾支持。以犧牲長遠經濟發展為代價,換來的只是民眾的短期支持。
這表明,要想真正實現社會公平,僅對窮人表示同情,或廉價地恩賜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生產關係變革,任何親民政策都只能是揚湯止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