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美國分期分批撤離伊拉克,就是想確保伊拉克持續穩定,從而盡可能多地保存戰爭成果。然而,如意算盤雖好,但實施起來就不一定是那回事兒了。佛家講究因果報應,這事放在美國身上至少很合適。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該國根本不存在所謂安全問題,更沒有“基地”組織的身影。而正是美國導演的這場戰爭,使伊拉克成了恐怖活動的天堂。從策略角度看,正是由於美國在2003年魯莽地解散了薩達姆軍隊,才導致伊拉克出現安全真空狀態,並最終陷入動蕩。
此後,美國雖然加快重建和訓練伊拉克安全部隊,推動“以伊制伊”,但安全部隊的戰鬥力始終是個很大問題。2004年費盧傑戰役中,伊拉克新軍首次亮相,結果作戰能力還不如反美武裝。時至今日,伊軍戰鬥力雖有提高,但整體能力仍很有限。美國國防部2009年1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伊拉克軍隊175個戰鬥營中只有17個可在沒有美軍支援的情況下獨立作戰,34個警察營中只有2個營能獨立作戰。美軍方在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也強調,“伊拉克安全部隊依然嚴重依賴美軍的後勤補給、火力支援、通訊聯絡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軍事幫助。”目前,美軍已將伊拉克18個省中的13個省防務工作移交給伊安全部隊。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伊安全部隊將接管全部18個省的防務工作。隨著美軍撤出和伊安全部隊接管防務,其獨立作戰能力開始面對廣泛質疑。而近期恐怖活動頻發表明,伊安全部隊短期內仍難以有效承擔防務職責。提高戰鬥力不是短時期的事,由此也意味著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伊拉克人不得不繼續面臨新的恐怖襲擊威脅。
而這種前景無疑給美國“有秩序後撤”計劃蒙上了巨大陰影。儘管美國防部稱,巴格達連環爆炸事件不影響撤軍計劃。但如果暴力襲擊繼續升級,美國是去是留便成了大問題。歷史經驗表明,20世紀70年代美國從越南撤軍,80年代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以及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最終都未能鞏固戰爭成果,反使多年的苦心經營化為烏有。這次美國撤軍會不會重蹈覆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