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階段中國產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即使對某些產品的出口形成一些負面影響,但不會完全抵消其他方面的競爭優勢,如勞動力價格較為低廉、較為發達的基礎設施、強大的配套能力等。
第二,人民幣升值的成本並非完全由本國企業承擔,也可以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向國外消費者轉移,這取決於產品的價格彈性、企業的議價能力、企業的定價策略等。
第三,人民幣升值之後,許多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其進口原料及配件的成本將下降,從而會導致出口成本降低,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出口產品價格上升所造成的損失。加工貿易在中國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大約50%,這種貿易結構使得短期內高順差的局面難以改變。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中國的貿易順差表現為國內總儲蓄大於國內總投資,其背後的根本性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首先,金融市場不發達和金融體系改革的嚴重滯後導致儲蓄水平過高,從而儲蓄不能有效轉化為投資。其次,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卻遠遠沒有到位,使得普通居民被迫放棄現期消費而進行更多的強制性儲蓄。再者,服務業比重過低,要素市場價格改革滯後,導致中國經濟結構過多依賴投資和出口。這些制度性缺陷和結構性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因而降低中國貿易順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