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民族,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更強。這也是中國雖然歷經磨難,但國家卻始終保持統一的重要原因。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看到清政府積貧積弱,軍事上不堪一擊,一度動過將中國分而制之的念頭。但看到中華民族誓死抵抗的頑強意志後,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無奈地慨歎:“瓜分中國,實為下策”。事實上,列強也曾制定過各種分裂中國的方案,從英美的“東南互保”,到日本的“華北自治”,無不以鬧劇告終。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商,雖然政治信仰、教育背景、生活閱歷、事業取向迥異,但一旦走到一起,很快就會建立起個人情誼,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民族感情這根線。
如果說投資主要還是一種經濟行為的話,那麼華商對祖國建設的無私捐助,就純屬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了。如今,隨便到中國高校走一走,到處都能看到諸如“逸夫館”、“家炳樓”之類的港人助教項目,而華商翹首李嘉誠設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更是蜚聲海內外。其他如98洪災、汶川大地震,海外華人無不傾情解囊。中華民族“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特殊感情,隨時隨地都會體現出來。
就海峽兩岸而言,雖然因政治原因齟齬不斷,但在民族大義這個問題上,雙方還是守住了底線。一件長期為海內外華人津津樂道的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東南亞某國欲強佔我南海島嶼,並因此與我海軍交火。雖然兩岸當時仍處對立狀態,但對岸海軍還是義無反顧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畢竟,同屬炎黃子孫,“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的道理,誰不懂呀!近年來,儘管“台獨”勢力經常興風作浪,但始終只敢幹些偷樑換柱的雞鳴狗盜之事。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台獨”分子不敢冒犯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這一點,即使在傾心於“台獨”的勢力掌握了行政權力時,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