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哥本哈根會議與中國面臨的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00:39:42  


1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哥本哈根貝拉中心舉行會談,為制定氣候變化協議案而展開了最後談判。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3日載文《哥本哈根會議與中國面臨的考驗》,摘要如下:

  為期十三天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終於落幕,在最後關頭勉強達成一份沒有約束力的協議。會議過程中,人性的自私、貪婪和短視等缺點暴露無疑。

  若算歷史賬,1900年到2005年,占全球總人口不到20%的發達國家排放了全世界80%的溫室氣體。1950年前排放的溫室氣體95%來自發達國家。若算人均賬,2006年發達國家人均排放量是發展中國家的四倍。再從法律框架來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都是對締約國具有法律意義的約束力,而且確立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為發達國家確立了強制性的減排目標。

  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74%。儘管近年來中國在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可見的未來,風能、太陽能、核能以及水電站都不可能取代煤炭,中國的能源結構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變。過去修建的一些水力發電站也帶來過地質災害。可見水力發電也不是靈丹妙藥。如果全部改用進口石油、天然氣,又會大幅推高國際市場價格。屆時,“中國威脅論”又會甚囂塵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