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也是惟一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美國的核威懾在冷戰後一度非常奏效。正因為如此,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把發展核武器作為自己安全戰略的重要部分,並先後成為有核國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核威懾效果卻越來越差。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一是雖然核武器的毀滅性超強,但正因為如此,其具有“不可使用”的缺點:如果對手是有核國家,核武器的“共同毀滅”特性令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對手是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則被認為是大逆不道,將極大地損害國家形象.
二是核武器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擁核國家越來越多,美國在此方面不能盡顯其技術與經濟優勢。美國當然可以在核武器的數量和質量上壓倒它國,但你能把對手毀滅十次,與對手能把你毀滅一次甚至毀滅一半,其威懾效果幾無差異。更糟糕的是,隨著擁核國家的增多,核擴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一旦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那對被恐怖分子視為眼中盯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因此,一方面,美國在核威懾方面與其它國家競爭是“吃虧”的,因為這個領域無法盡顯美國在技術與經濟方面的突出優勢;另一方面,美國又面臨著與日俱增的核恐怖的威脅。而在常規武器方面就不一樣了,一是常規武器採取的是定點打擊,不具大規模毀滅性,因而具有“可使用”的特點,這與核武器的打擊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二是先進的常規武器需要超強的科技與經濟支撐,這方面美國有著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包括空天飛機在內的一系列先進裝備試驗,就突出說明了這一點。在此情況下,美國以常規威懾代替核威懾,無疑是揚長避短的聰明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