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美國為何文官主戰、武官主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0:08:11  


 
  美國官員出現“文武易位”現象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文官基於傳統的外交理念和戰略利益,眼看著利比亞的民主革命浪潮被“獨裁者”卡扎菲剿滅,於是出現了急不可待的干預情緒,恨不得立時放馬殺將過去;但另一方面,如俗話所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文官對戰爭凶險的理解,顯然不如直接主事的武官們。特別是在美國經歷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的背景下,軍方已經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受。於是,“文官主戰、武官主和”的怪現象出現了。

  中國有句成語叫“文恬武嬉”,說的是文武百官不思進取,只圖享樂的情况。美國官員的現狀當然不能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事實上,民主制度的政治生態根本不可能容許官員以這樣的心態拿國家俸祿。但政府部門對待戰爭的“文喜武懼”現象,對美國來說也决不是個兆頭。它表明,美國在依照傳統的外交理念執行對外政策時,已經明顯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症狀。

  一方面,文官們認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國家利益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另一方面,武官們却存在著明顯的怯戰心理,反倒寄希望于外交途徑解决。這意味著,美國政府職能部門對自身的能力和信心已經嚴重不足。結果造成的局面是,美國在對利比亞用兵前猶豫不决,開打後甘當配角,戰事進展順利却急著移交指揮權。所有這些都表明,在經歷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及金融危機的重創後,美國在實施對外干預戰爭時的底氣,已經明顯今非昔比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