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的情況而言,自貿區建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是作用突出。舉兩個例子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一點。2006年10月,中國-智利自貿協定開始實施,次年雙邊貿易額就快速增長到147億美元,增幅達到67%;2011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運行,當年雙邊貿易額即達到3628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70%。目前,中國的自貿區夥伴共有18個,包含15個國家和台港澳三個地區,與自貿區夥伴的貿易規模已經占到中國外貿總額的24%。
至於正在籌建的中日韓自貿區,其對東北亞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也是非常突出的。屆時,東亞地區將出現一個人口超過15億的大市場,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聯合起來的自貿區。據估算,自貿區將使中國GDP受益1%至3%,日本GDP受益0.1%至0.5,韓國GDP受益2.5%至3.1%。
面對這樣的誘惑,三國自然不乏建自貿區的動力。雖然從上面的數字來看,日本的相對收益比中韓少了許多,即便如此,這對近年來飽受金融危機折磨、急於擺脫經濟低迷的日本來說,已經是不小的誘惑。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東盟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對此,日本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
所以,僅就經濟因素而言,中日韓建立自貿區的障礙其實並不會太大。即便是被認為最難啃的硬骨頭——農業問題,相信經過談判三方也會達成相關協議。但正如輿論所指出的,目前三國自貿區談判中的最大問題,還是三國間的政治關係不如人意。政治關係僵冷,特別是中韓兩國與日本之間因為領土爭端已經很少或沒有高層官方往來,這對於自貿區談判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僅靠技術層面官員難以突破時,高層間的互動往往可以輕易地捅破最後一層紙,最終實現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