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日關係需包容歷史與堅持原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5 00:01:00  


 
  正是這種有容乃大的胸懷,新中國成立後,不但幫助3.5萬名日僑順利回國,還對上中正高、武部六藏、小林高安等1017名日本戰犯從寬處理,免予起訴。1972年9月,中國為不給日本人民增添經濟負擔,更主動放棄了巨額的對日索賠。而中方的寬容大度和真切誠懇在贏得日方尊重的同時,也感召了大批的日本各界人士長期奮鬥在中日友好的第一線上,如為推動中日民間貿易和實現邦交正常化做出積極貢獻的松村謙三、高碕達之助、古井喜實,積極倡導對華經濟合作的稻山嘉寬等等。

  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日本也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大量的幫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可以說,正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歷史問題上強調包容,不延續仇恨,才開辟了日後的中日友好,而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也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不僅完全符合歷史潮流及兩國人民的願望,也是亞洲乃至國際社會的殷切期盼。

  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日本政府及領導人多次在歷史問題上表明態度,公開承認侵略並對受害國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對這一點,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積極評價。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雙方受政治立場、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制約,日本很多人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認識與中方存在分歧,甚至還有一股力量不但否認侵略事實,甚至還企圖歪曲並美化軍國主義的戰爭罪行。後者顯然已經逾越了對具體問題的看法存在分歧的程度,而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

  包容歷史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中方對此總是會堅持原則,切實維護本國權益,如因小泉純一郎執政時執意六次參拜靖國神社而中斷兩國首腦互訪便是最好的例證。但僅是嚴正立場顯然不夠,如何在這一前提下進行有理、有據、有節的鬥爭才是化被動為主動的不二良方。因此,中方才會在安倍晉三對靖國神社問題進行軟處理的前提下主動打破中日關係的僵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