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近日,歐盟正式宣佈“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擴大對非洲、亞洲、巴爾幹半島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計劃從2021年到2027年投入3000億歐元,優先投資於數字化、健康、氣候、能源、交通、教育等領域,並協助發展中國家興建電網、光纖電纜、清潔能源輸電線路、運輸通道等基礎設施,以對沖和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力爭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眾所周知,出於遏制中國的原因,美國及其亞洲、歐洲盟友對“一帶一路”持懷疑甚至敵視的態度。歐盟與美國、英國擁有諸多共同利益,在今年6月份美國宣佈 “重建更好世界” 倡議後,歐盟就出台了“全球門戶”計劃。
歐盟強調“全球門戶”是強化雙方聯繫,計劃提供這些國家公平和有利的貸款條件,以合作夥伴為出發點的“全球門戶”計劃,將在進一步強化歐盟地緣政治、發揮歐盟政治影響力的同時,又達到對沖、抵消中國的影響力。
2018年歐盟達成了歐亞互聯互通戰略。最近又與日本和印度達成了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歐盟還將特別關注非洲、中亞和拉丁美洲地區。歐盟“全球門戶”計劃將成為歐洲與世界建立更具彈性聯繫的範本,以適應不同地區的需求與戰略利益。
儘管歐盟有意避免提及“一帶一路”倡議,並沒有將“全球門戶”計劃明確稱作是“一帶一路”替代方案。但是,歐盟特別強調基於“社會、環境、財政和勞工的高標準”,由價值觀驅動“全球門戶”計劃,“通過為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一個積極的選擇,“全球門戶”計劃將對國際穩定與合作進行投資,並展示民主價值觀如何為合作夥伴帶來確定性、公平性、可持續性。歐盟還強調合作夥伴必須“遵守法治,維護人權、社會和工人權利的高標準,尊重國際規則、智慧財產權等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