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第二輪政改咨詢在香港已經展開,普遍認為這次咨詢時間短,又不可能突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不可能有大的進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提名空間、入閘門檻、出閘條件等問題上仍然可以探討,但反對派不是在有限空間爭取最大民主程度的選舉安排,而是仍然以“捆綁式集體否決”威脅拉倒政改。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還揚言要在否決方案後辭職,以引發變相的“補選公投”,先不管是否可行,是否得到民眾支持,即使在反對派內部都是很大反對聲音。何俊仁的作為只能徒損香港利益。
反對派還寄望於拉倒政改後能重啟“政改五部曲”,重新來過,這也只能是反對派的一廂情願。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已經清楚說明,如果此次政改未能通過,2017年的特首選舉只能沿用2012年的選舉委員會制度。與此同時,否決今次的政改方案亦等同於不能在2020年展開立法會直舉。對香港民主發展更為嚴重的可能是,如果以來,2020年是否重啟政改,以達致2022年普選也就為未可知了。
實際上,盡早實現普選對港有利。普選不是“萬靈藥”,雖然不能直接解決香港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如經濟發展乏力、貧富差距、民生痼疾等問題。但落實普選,一方面,可緩解政治爭拗,特區政府、香港社會可聚焦經濟、民生問題,提高香港的競爭力,為社會帶來一股積極的動力;另一方面,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增強了社會認受性,有利於特區政府施政、提高管治效率。
但政改原地踏步,對香港來說危害卻比較明顯。這包括:香港政治爭拗持續,共識難達,社會繼續內耗,阻礙各項發展,經濟發展難以聚焦,動力不足,香港競爭力繼續下降;消耗中央對港信心,中央或改變對港政策,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下降,可能走向邊緣化。如此一來,香港可就萬劫不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