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杜拜想台灣 林文淵:按兵不動就沒機會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31 11:28:26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二○○八“總統”大選卡位戰開打,政府提前空轉,基本教義派當道,政壇瀰漫權力焦慮感,企業界則對日趨邊緣化的台灣,充滿危機感。 

  中國時報今天專題報道指出,面對迎面而來的全球化浪潮,故步自封的台灣,被推向邊緣化的險境。前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更大膽預言,台灣推動開放政策的機會之窗,短則三年,長則五年就會關閉,“台灣再不開放,就來不及了”。 

  杜拜抓住機遇 台灣原地踏步 

  九○年代國民黨執政時期,台灣曾研議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如今十多年飛逝,原地踏步的台灣,已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杜拜卻緊抓“九一一”後難見的機遇,儼然已成中東對外樞鈕。 

  九一一後,世界經濟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美國積極反恐,甚至凍結部分阿拉伯帳戶,驚動過去放心把油元放在美國的阿拉伯有錢人,油元紛紛回流中東。 

  台灣首富郭台銘近來也將新事業舞台目光聚焦杜拜,他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杜拜的缺點是不能搞工廠,但努力營造優美開放的環境,吸引很多投資基金管理人、律師進駐,一旦群聚效應形成,杜拜就能自己做莊,躋身全球重要的金融之都。寶來金融集團總裁白文正表示,杜拜的政策,如資金自由流動免稅、人員進出等,十分符合客戶需要,尤其杜拜政府站在國際金融投資者立場解決問題的態度相當好,“若要開發中東市場,杜拜是一個很好的門戶”。 

  吳乃仁親訪 對轉型戰略感觸多 

  吳乃仁在證交所任職期間曾親訪杜拜,對杜拜的崛起,感觸良多。他表示,在石油快要挖完的危機感驅動下,杜拜領導人帶頭積極推動轉型工作,且轉型的戰略十分明確,不只要做阿拉伯世界的休閒娛樂中心,還要升級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金融中心。 

  最令吳乃仁印象深刻的是,杜拜雖缺乏國際金融人才,卻不吝高薪向先進的西方借將,“杜拜的證交所董事長就是澳洲人,杜拜國際金融特區的法令,凡涉及國際交易部分,一律適用英國法律”。 

  吳乃仁有感而發地表示,台灣要進入國際市場,相關遊戲規則一定得要跟國際接軌,國際資金不可能為台灣而去學一套新制度,“杜拜完全照抄國際規範,吸引國際資金進駐,台灣這方面跟杜拜還差很遠”。 

  吳乃仁更抱怨,台灣不要說吸引外資,即使對臺灣民衆“滯留海外的資金,政府的政策也不甚友善”。以遺產稅為例,遺產稅一年才收兩百多億,卻因此讓很多資金不願回流,臺灣人“自己的錢都不進來的話,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林文淵:按兵不動就沒機會了 

  遠赴杜拜考察的白文正也強調“台灣有人才,也有資金,只是法規尤其稅賦方面的問題還有待突破”。 

  談及台灣與國際主流越來越遙,曾對民進黨政府財經決策十分有影響力的吳乃仁,語氣中也充滿無奈,“現在台灣的資本市場,已經輸給香港、新加坡,政府再不開放的話,很快地可能還會輸給上海”。 

  曾兩度協助陳水扁贏得“總統”,在黨內有“阿扁大掌櫃”之稱的台汽電董事長林文淵,也對台灣不斷流失的競爭籌碼,憂心如焚。他坦承,以當前的政治氣氛,的確不容易推行開放政策,但“台灣不開放就完了”。林文淵並直言,只要大陸市場存在一天,政府不管怎麼禁止台商西進,都無法抵擋市場潮流。政府對引進中資,應該更大膽一點,“國安”系統的顧慮,可以想辦法克服,“台灣的機會還在,但政府若一直按兵不動的話,就永遠沒機會了”。 

  杜拜以自信之心、開放之姿,從全球匯集吸收資源,從而躍上全球舞台;台灣則是自信日益下降,更懼於開放與改變,因而逐漸邊緣化。杜拜的興起,是否能給台灣一些啟示呢?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