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俄雙邊貿易尚有廣闊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8 09:46:03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望海樓今天刊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所所長、研究員許濤的文章說,中國與俄羅斯互辦“國家年”,促進兩國間經貿和投資領域的合作是重要內容之一。胡錦濤主席3月20日在接受俄羅斯媒體的聯合採訪時強調,為了促進兩國關係的全面發展,中國願與俄羅斯一道“本著互利共贏精神,推動兩國經貿、能源、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中國與俄羅斯結成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10年,也是中俄兩國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的10年。經貿發展成為兩國建立鞏固的政治互信關係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成為中俄睦鄰合作不斷進入更高階段的標誌性曲線。 

  文章說,回顧中俄經貿合作10年成就,不難看出,中俄雙方在克服一系列困難中體現出真誠合作的願望,在超越暫時曲折後奔向光明的前景。1996年葉利欽總統提議確立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時,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僅為68.3億美元。此後由於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1998年曾下跌至54.8億美元。隨著中俄戰略互信關係的不斷鞏固和發展,在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兩國政府各部門的有效努力下,中俄經貿合作水準緊跟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得到明顯提升。尤其在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簽署後,中俄兩國互惠合作擁有了重要的法律基礎,當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就突破了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06.7億美元。度過低谷後,中俄貿易額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只用了3年時間。而在近兩年,中俄經貿合作更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2005年達到291億美元,2006年達到334億美元。與10年前相比,中俄雙邊貿易額增加了近5倍。

  目前,制約兩國經濟合作良性發展的突出因素是中俄貿易結構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又集中表現為與雙邊貿易增長趨勢逆向發展的機電產品交易急劇減少。尤其在2001年後,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機電產品呈大幅下降趨勢,到2006年降至2.02億美元。這一現象勢必對中俄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引起了兩國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文章指出,普京總統去年來華參加“俄羅斯年”活動時,曾對參加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的兩國官員和企業家強調,解決雙邊貿易結構不平衡的問題是中俄經濟合作的當務之急。俄羅斯政府在今年初通過了發展基礎科技的決定,計畫逐漸扭轉國家產業結構的不均衡現狀,努力改變俄羅斯對外貿易的整體結構。中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中俄經貿合作帶來良好契機,一些中國企業也對俄羅斯家電、汽車組裝、基礎設施建設、興辦經濟特區等領域感興趣。而且,中俄兩國銀行界將組成強強陣容,為扶持俄羅斯地方經濟發展投資。

  3月26日,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胡錦濤主席和普京總統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聲明中強調“特別是機電產品貿易和高科技領域生產合作方面尚有巨大潛力,雙方需繼續採取協調一致和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經貿合作的品質和水準”。

  文章表示,相信中俄兩國領導人、政府部門和企業家會坦誠協商,運用足夠的智慧克服發展中的困難,確保實現2010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600億—800億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國事訪問俄羅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