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子嘉:蘇篤定接黨魁 蔡媒體失寵感焦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0 10:40:18  


蘇貞昌
  中評社台北3月30日電/民進黨主席改選登記在即,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發表“卡不住蘇的主席選舉”指出,獨派發起“特赦救扁”行動,表面上是以陳水扁的司法與醫療人權,其實就是“內鬥”。隨著蘇貞昌幾乎篤定成為下屆民進黨主席,有心繼續再戰2016的蔡英文,焦慮感是愈來愈明顯。

  吳子嘉刊登在美麗島電子報的文章分析,其實,英系、獨派、游系及“當權派”,都是在救扁的大帽子底下各有算計,藉著挺扁與反扁相互角力,為下一次的崛起預作準備。

  文章指出,本土社團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在蔡英文主導民進黨四年期間,蔡本身的老么性格,很懂得如何安撫所謂的“獨派大老”,每當面臨黨路線的重大爭議時,獨派才剛要起身對抗,只要蔡英文一招手,總能化解眼前的爭鋒相對。問題是,如今隨著蔡英文離開,本土社團的聲音越來越小,甚至被視為“搗蛋”,顯然不具有實質影響力,這就是本土社團面臨的困境。

  因此,對本土社團而言,雖然明知現階段馬英九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透過這次行動,卻能激發部分傳統綠營支持者的熱情,至少讓本土社團看起來還頗有架勢,甚至能進一步瓜分民進黨的能量,重新拾起在綠營的話語權。

  不僅如此,縱使本土社團目前仍無法在黨主席改選上推出代表,但其實,近來隱身宜蘭田野,忙著發起有機樂活台灣的游錫堃,對於政治其實仍存有相當程度的熱情。所以,在蔡英文“總統”敗選後,他已與本土社團達成默契,透過“特赦救扁”的行動中,清楚劃出在綠營內部的勢力範圍,以為2014的七合一選舉預作準備,由游錫堃本人與子弟兵林佳龍,親自征戰新北市及大台中。

  所以,在“特赦救扁”連署行動之後,本土社團預計將發動的下一波攻勢,就是要求把“特赦陳水扁”列入民進黨主席選舉的共同政見,逼迫所有主席候選人都必須在全民面前“告解”自己對陳水扁的態度,好讓扁的因子在黨內權力改組時,能成為本土社團向主流派系談判的籌碼。

  問題是,日前本土社團將“支持保外就醫”的連署書傳真至蘇貞昌的超越基金會,結果當民進黨團四十二名成員通通連署,連民進黨中央包括陳菊在內,也都聲明呼籲“法務部”讓扁能保外就醫後,當初那紙傳到超越基金會的連署書,卻從此石沉大海,“蘇貞昌反對陳水扁保外就醫”的態度也不言而喻。

  根據黨內人士評估,真正會因為“陳水扁”而影響主席投票的人數,大約僅有三千票左右,顯然難以左右整體選情。所以,與其挺扁造成無可預料的衝擊,蘇貞昌當然選擇透過拒絕連署的方式,默默地為自己與陳水扁的關係劃下句點。

  面對蘇貞昌無意挺扁,民進黨“立院”黨團的態度,也從原先的積極轉趨保守。黨團總召柯建銘更明言,既然馬英九已經否決特赦,如果民進黨還繼續喊相同主張的話,不僅是自取其辱,更會因為扁的議題而模糊民進黨在政策上的攻防焦點,對整個黨是有弊無利。

  儘管這些說法必定引起本土社團強烈反彈,但柯建銘仍選擇一夫當關,擋住所有子彈,一方面為特赦扁議題設下防火牆,更是讓主席改選免於受到特赦議題的波及,有助於蘇貞昌脫離“無情不救扁”的質疑,成為“護昌有功”的功臣。

  所以,本土社團意圖藉著特赦議題牽制新任主席人選,沒想到行動才剛起步,就被黨內同志重重敲了一擊,根本別想再搭著主席改選的順風車,把特赦摻入民進黨的政策。

  隨著黨主席登記的日子愈來愈接近,由本土社團發動的第一波攻擊已確定“脫靶”,接下來要牽制蘇系崛起的責任,自然就落到英系與謝系手上。

  但是,卸任黨主席的蔡英文,在從天上掉落人間後,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怎麼新聞都不報道我”,儘管近期以來拚命發新聞稿,但以市場導向的主流電子媒體幾乎看不到她的身影,連她要籌措基金會,新聞台也好像當作沒發生這回事。

  部分押注蔡英文絕對能再戰2016的平面媒體,儘管仍會報道她的說法,但新聞往往不是塞在報屁股,就是隱藏在一片字海當中充版面,這點確實讓蔡英文辦公室相當焦慮。

  近來,黨內人士甚至傳出,蔡英文辦公室除了幾度致電媒體要求刊登蔡英文的新聞;甚至連蔡英文本人,也因為不滿媒體把部分民進黨“立委”冠上“英系”,直接跳過第一線記者與編輯台,一通電話就打到最高層“溝通”,要求不得再把陳其邁、蕭美琴、鄭麗君、蔡煌瑯等被她保送進不分區的“立委”,稱為“英系”,引起綠營媒體圈一片譁然,底下的記者更被釘到滿臉全豆花,但為顧及與蔡的友好關係,也只能在茶餘飯後拿來閒談。

  但消息傳到各派系耳裡,一來不解為何蔡英文辦公室會有這樣的動作,二則也隱約感受到蔡英文憂心自己很難“保持溫度”。尤其,隨著蘇貞昌幾乎篤定成為下屆民進黨主席,有心繼續再戰2016的蔡英文,焦慮感是愈來愈明顯。

  至於謝長廷,則是在撐了兩個月後,從原先打探李應元、蘇治芬是否可能參戰後,近期又向葉菊蘭招手,結果不是對方沒意願,就是人選實在不具勝選戰力,硬推上場注定敗陣;與其如此,不如維持謝系高度,讓參選者主動求取合作,維持能量,等待未來適當時機再出招。換言之,若繼續尋覓不到爆炸性人選,謝系應該會在這場主席改選上缺席。

  總得來說,一場主席改選,牽扯出本土社團靠著救扁大戲來搶回黨內影響力;游系嘗試藉著獨派力量劃清勢力範圍,為2014做準備;謝系在打不過就加入的思考下決定採取緩兵之計;而英系則為了迅速失溫的問題忙著發新聞稿。

  唯獨蘇系好整以暇,一改過去高傲的態度,展開笑臉攻勢,不急不徐的進行傾聽之旅,一切就等四月九日領表登記,宣布參選聲明,輕鬆面對這場雜音很多卻“卡不住蘇”的主席選舉。

  令黨內人士憂心的是,蘇貞昌這場選舉或許可以贏得輕鬆,但從目前各派系互有盤算的情況來看,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蘇的出線還是無法改變民進黨不團結的事實。假如蘇貞昌真有心打贏2014、角逐2016,眼前這一關,恐怕得先讓對手真心服氣,否則少了人和的黨,奢談擊敗各方面領先優勢的執政者。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