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來西亞概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9 13:58:40  


 
  馬來西亞行政區劃

  馬來西亞一共由13個州屬(馬來語為Negeri)和3個聯邦直轄區(馬來語為Wilayah Persekutuan)組成。

  馬來西亞地理
 
  馬來西亞地圖馬來西亞主要有中間隔著南中國海的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組成。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布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最高山峰是處於沙巴州(馬來文:Sabah)的京那巴魯山(馬來文:Gunung Kinabalu,山又名“中國寡婦山”或“神山”,為東南亞最高的山峰),海拔4095米,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長高。馬來西亞靠近赤道,氣候潮濕炎熱,屬赤道多雨氣候。每年四月至十月間吹西南季候風,十月至二月間吹東北季候風,但季風現象不顯著。

  布城(Putrajaya)是一個新建立的政府機構中心,建立的目的主要是舒緩馬來西亞最大城市吉隆坡的交通阻塞。首相署在1999年開始遷至布城,預料將在2005年搬遷完畢。吉隆坡依然是國會所在地及國家商業及經貿中心。其他主要城市包括檳城,馬六甲,新山及怡保。

  西馬來西亞(或稱馬來半島)位於赤道北部,經度大約介於100度至119度之間,緯度09度,鄰國有北部的泰國和南部的新加坡。而東馬來西亞則在婆羅洲上的沙巴、砂拉越兩州所組成,總面積為32萬9750平方公里。婆羅洲上還包括了汶萊和印尼的加裡曼丹。

  馬來西亞經濟
 
  馬來西亞是個中等富裕的國家。在新經濟政策下,它在1971年直2000年期間從一個原料出產國轉換成一個新興的多元工業經濟。經濟成長主要依賴製成品出口,尤其是電子製品。因此全球經濟蕭條及信息供給的衰退對馬來西亞帶來的打擊尤其大。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出口量下降了11個百分點。然而,有效的經濟振興配套讓馬來西亞得以減輕經濟危機的打擊。

  吉隆坡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為此在或低於3百分點的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加上其充足的外匯儲備及較小的外債使類似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的經濟蕭條再次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可能性變得非常小。雖然如此,面對著競爭能力不足及高債務等問題的大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遠景帶來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主要的股票市場是吉隆坡股票市場及MESDAQ(科技股市)。

  現今馬來西亞逐漸發展旅遊行業。馬來西亞匯率不高,而馬來西亞本身擁有取自多國的特色和三大種族連接的文化,來吸引觀光客的旅遊玩樂,賺取外匯提升國家經濟。

  馬來西亞人口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國家,主導政治的馬來民族占總人口的大多數。根據憲法規定,馬來族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徒),但其他種族並不受這條例的約束。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華裔在經濟及貿易領域扮演主要角色。印度裔馬來西亞公民占總人口的大約7%,其中包括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及佛教徒。大約85%的印裔是泰米爾裔,其他則是格拉拉裔,錫克裔及雀替爾(chettiar,即放債者之意)裔等。據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統計,馬來西亞人口中約有58%屬於穆斯林、22.9%屬於佛教徒、11.1%屬於基督徒(包括新教及天主教)、6.3%屬於印度教徒、2.6%屬於道教徒、其餘屬於錫克教徒、巴哈伊教徒、萬物有靈等。

  超過一半的砂拉越居民及66%的沙巴居民是非馬來土著。一小部分的非馬來土著也居住在馬來半島。非馬來土著包含數十種族群,但他們都由某個程度上的共同點。直到二十世紀,大多數土著還抱有傳統信仰,但許多土著已轉為穆斯林、基督新教徒及天主教徒。

  其他的馬來西亞人民是歐裔、中東裔、柬埔寨裔及越南裔等等。歐裔及歐亞混血人民包括英國殖民者後裔及一些葡萄牙殖民者後裔。中東裔人民則大多是首先將伊斯蘭教傳至馬來西亞的阿拉伯人後裔。一小部分的柬埔寨及越南以國民作為越戰難民遷至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口分佈非常不均衡,大約兩千萬的國民居住在馬來半島。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爆發了主要是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的種族衝突,史稱513事件。

  馬來西亞文化

  馬、華、印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馬來文化為基礎的國家文化,推行“國民教育政策”,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比較普遍,有較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

  教育

  實施小學免費教育。2003年、2004年教育經費開支約190.33億林吉特和215.17億林吉特,2005年教育經費預算為231.1億林吉特。2003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95%。每18名小學生一名教師,每16名中學生一名教師。全國有馬來亞大學、國民大學等九所高等院校,近年來私立高等院校發展很快,有私立學院662間。2003年在校大學生29.05萬人。全國共有470多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30萬冊。

  2006年起,百分之三十的大學預科班學生被提供兩年的課程。不是所有的大學預科班申請者被允許就讀大學預科班。遴選條件並沒有被公開聲明。百分之九十的大學預科班學額保留給'土著,剩餘的百分之十保留給非土著。大學預科班的課程並不像中學六年級的課程那樣嚴格。大學預科班課程面對一些批評因為大家一致同意大學預科班的課程比中學六年級的課程容易許多,被用來幫助土著學生輕易地進入本地公共大學。

  新聞出版

  約有50份報紙,用8種文字出版。主要報紙有:馬來文的《馬來使者報》《每日新聞》《祖國報》;英文的《新海峽時報》《星報》《馬來郵報》;華文的《光華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等。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廣播。馬來西亞之聲電台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阿拉伯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和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馬來西亞電視台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頻道,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播放。另外還有第三電視台(TV3)、八度空間(8TV)和NTV7三家私營電視台。1996年開辦了Astro衛星收費電視頻道。(來源:維基百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