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加坡概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9 14:07:25  


 
  新加坡華語是相繼英語之後另外一個廣泛使用的語言,有超過七成的新加坡人能講新加坡華語,是新加坡華人之間主要的共同語。但是,新加坡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講新加坡式華語(Singdarin)的情況也十分普遍。新加坡政府曾將2008年訂立為“華語年”,不僅鼓勵本國的華族國民多多使用華語對話,同時也希望讓“華語”在商業貿易的溝通場合上可以得到更為廣泛的使用。“在未來,如果你只會說英語、而不會講華語,那你必定會吃虧,因為世界正在改變。”從以上政府官員的說法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對華語文的重視。

  早期的新加坡華人大多依其移民地來源而使用不同的方言。由於新加坡華人中使用福建閩南語超過半數,致使新加坡成為僅次於中國閩南原鄉及台灣地區之後,另外一個閩南語大宗使用區。然而,自從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導的“講華語運動”(類似於中國的“推廣普通話”)之後,新一代新加坡華人已經習慣使用新馬華語;此外新加坡政府對電視、電台的華語節目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例如許多從台灣進口的閩南語電視連續劇和香港進口的粵語電視劇就必須用華語重新配音後才可播出,香港電影也一律配音“華語”後才可上映。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一致之簡體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準,詳見新加坡漢字。民間則隨處可見簡繁體字混用。

  馬來語是新加坡馬來族之間的通行語。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也能夠講馬來語。 有六成的新加坡印度族母語是坦米爾語。在新加坡印度族社群當中,也有人使用其它印度語言如印地語,馬拉雅拉姆語等。

  宗教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也因此彙集了世界上多種宗教。

  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

  佛教: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約佔人口的42.5%,信徒基本為華人。 
  伊斯蘭教:具有馬來或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民基本都是穆斯林,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統的回教徒。現全國共有穆斯林約34.8萬人,並建有清真寺約80座,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花蒂瑪清真寺和蘇丹清真寺。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10歲以上信徒36.4萬人(佔14.6%), 有186座教堂[來源請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阿美利安教堂(Armenian Church)和聖安德烈路的聖安德烈教堂。 
  道教:占人口的8.5%,信徒基本上為華人。 
  印度教:有教徒8萬多人,基本上是印度裔。印度廟22座。 
其他宗教人數較少,合計只有1.1萬餘人。錫克教是19世紀從印度傳入的,教徒主要是錫克族警察、保安員,有7間錫克廟。如奎因街(Queen Street)的錫克廟(Central Sikh Temple)。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拜火教沒有廟宇。新加坡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對少數宗系,如耶和華見證人,仍有所禁制。[2]該教教徒曾因反對兵役獲罪,按新加坡法律規定公民必須服兵役,拒絕服役仍屬違法。

  新加坡經濟
 
  1965年後新加坡經濟成長迅速,是新興的已開發國家,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重工業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和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dustrial Park)。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在機場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和吸納許多人才。旅遊業也在總體經濟結構中占重要比例,遊客主要來自日本、大中華地區、歐美地區和東南亞其他國家[3]。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眾多跨國公司在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地,得益於星國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較低的成本。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工商發展,新加坡的這些優勢逐漸喪失,許多工業、製造業紛紛外遷。然而受限於自身環境,易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尤其2001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當年GDP負增長率達2.2%,迫使政府開始考慮其他的發展政策。星國政府長期鼓勵私人創業以及依靠中國大陸及印度的崛起調整經濟結構,鼓勵企業到新興工業國家拓展投資,但還未見成效。

  新加坡的旅遊業十分發達,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國遊客逾900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遊客人數增長最顯著,主要是由於政府減少了中國大陸的公民簽證程序、以及延長逗留的時間所致。為進一步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視廉價航空的發展趨勢;除了建立兩家私營的廉價航空公司外,也鼓勵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澳洲等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新加坡列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願意降低樟宜國際機場的使用費用。

  新加坡交通
 
  新加坡港船隻裝卸集裝箱一景新加坡交通發達便利,交通產業佔到全國GDP總產值的10%左右。截至2008年,新加坡的貨櫃港口吞吐量年噸位為標準箱2992萬個,領先於上海和香港,續居世界首位。

  目前,新加坡共和國擁有5個機場,其中樟宜機場及實里達機場是國際民航機場;另外的巴耶利峇機場、三巴旺機場及登加機場等3個則用於軍事用途。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也是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也是澳紐至歐洲的袋鼠航線的最重要的一個中途站。作為亞洲最繁忙的5個機場之一,樟宜機場的年旅客數已經突破3,000萬人次。樟宜機場雖然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卻依然被評為全世界最舒適的機場之一,目前擁有4個航廈和兩條跑道,樟宜機場的年過境旅客人數將達到6,670萬人次。

  此外,新加坡北部的實里達機場(Seletar Airport,XSP)目前擁有一條長達1,620米的跑道,專門連接鄰近國家的旅遊景點的定期航班、團體包機或接待私人飛機,在2005年,有關當局計劃鄺展跑道到2,000米,以接待波音737級數的客機,它是新加坡第一個國際民用機場。

  巴耶利峇空軍基地(Paya Lebar Air Base),擁有一條長達3,760米的跑道,允許外國空軍到訪時使用。據瞭解,美國空軍經常在此空軍基地停留。新加坡另外還有三巴旺空軍基地(Sembawang Air Base)及登加空軍基地(Tengah Air Base)。

  新加坡本島的公路完善,擁有10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島。此外公共運輸同樣發達,以地鐵、公共汽車與計程車為主。目前開通了3條地鐵線路,另有一條正在建造中;公共汽車路線上百條,由兩家客運公司經營,分別為新捷運及SMRT地鐵有限公司。

  私家車普及率在新加坡並不高,主要是由於政府的諸多限制措施。私人購車必須首先競標取得數量有限的擁車證,一張擁車證的價格就已經相當於一輛普通進口轎車的價格,而且擁車證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一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國家,在進入市中心的道路上架設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在高峰時段進入市中心的車輛將自動付費。由於購買私家車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完善、方便的公共運輸網路,使得大多數新加坡人選擇不購買汽車,這也有效地解決了其他都市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問題。

  住宅

  在住房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組屋中(即公共住宅),價格非常低廉,並且還可以高價再轉售給無權購買新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選擇不婚單身獨居的新加坡公民。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管式公寓(Condominium),屬於私人性質的住宅樓房,價格一般是政府組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還有少部分的排屋(即聯體別墅)或獨棟別墅。

  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教育制度類似英國式制度,除了各語文類科外,均以英語為媒介語言。一般修讀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學後能選擇到初級學院、高中或理工學院就讀,前兩者半數以上能升上國內大學。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學院與三所大專學府,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頗具盛名的學府。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令該國成為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評為過分依賴制式教材,不鼓勵個人獨立思想空間,強調以考試方式的區別學生素質(升學至上主義),貶低其他的學習方式及職業的貢獻,新加坡本土電影《小孩不笨》即以討論該制度可能扼殺其他新加坡各類型人才發展,及因個人無獨立思考的習慣將無法回應社會變遷挑戰為電影主題。

  體育

  新加坡四面環海,休閒體育設施完善,在傳統水上活動如游泳、帆船、水球上是東南亞區的僥僥者。在足球方面,新加坡自1996年起便設有專業聯賽,其國家隊也曾三度獲得東南亞虎牌杯冠軍,並在海外體育賽事(如英超聯賽)擁有廣泛支持者。近年來在桌球、射擊等運動也有不俗的表現。政府在培育體育人才方面開辦體育學校,引進外來教練與體育員,也計劃在近期開埠國際級的體育學院。

  新加坡比較知名的運動員有:前“亞洲飛魚”洪秉祥、足球國腳范迪.阿末(Fandi Ahmad)、四屆全英羽毛球超級賽男單冠軍王寶林,以及桌球選手井浚泓、李佳薇、馮天薇等等。

  2008年2月2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宣布,2010年夏季奧林匹克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屬於新加坡。

  繼陳浩亮於1960年羅馬奧運會獲得舉重銀牌的48年後,新加坡桌球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女子團體銀牌,使新加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獎牌總數達到兩枚。(來源:維基百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