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介紹,負面清單的分歧主要存在於部分事項上。比如服務業,“近年來服務業逆差逐步擴大,競爭力弱一些,特別是金融業,很多方面還是比較弱。”比如農業,需要適當的緩衝,在高科技領域,“美國對中國也很謹慎。”還有一些內容涉及國家安全層面,雙方意見不一致。
“習奧會晤後不久,很快會達成協議。”徐洪才預測,在會晤期間完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終敲定協議會在“半年到一年之內,不太可能超過一年。”
另外,金燦榮教授則提醒,BIT可能仍只會停留於局部進展,因為奧巴馬當局有一個明確規定,一定要在TPP之後,才完成BIT,而目前TPP又不能指望有大的突破。當然,“中國會繼續推進,因為需求更強烈一些,而節奏還是美國主導。”
美國商界也希望借助習近平訪美之機,加快BIT進程。9月15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和保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聯合向奧巴馬和習近平致信,支持高標準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呼籲兩國首腦在習近平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中強調BIT的重要性,94位美國企業首席執行官聯名。
與政府層面相比較,中美的民間經濟交流更為頻繁。9月17日,習近平會見了出席第七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的美方代表。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美國全國商會聯合舉辦,是中美政府之外的第二軌道交流機制,也被稱為“二軌對話”。
“以往都是總理接見,這次在出訪美國之前,習近平親自會見美方代表,也透露出一些信號。”徐洪才說,中美雙方在經貿深化合作的共識越來越多,難點還是戰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