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趙麟。(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記者 鄭羿菲)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趙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11月美國大選底定前,中美關係大框架,甚至是中美日關係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中美關係維持穩定是重點。美國總統拜登任內的最後一次“四方安全對話”(QUAD),實質意義並不大,即便拜登在不公開演講表達“個人意識形態”,但仍不會改變美國的正式政策,這也是為何四方對話最後的正式聲明沒有衝突言詞。
中國證實在9月25日首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到太平洋,中美關係還是維持穩定的方向嗎?
趙麟說,中國試射導彈有很多考量,一是要在國際局勢微妙的變化中表達一定態度,特別是美國大選就快到了,否則變化到臨界點再表態,恐怕就無濟於事。中國必須藉著一個動作、一個姿態向國際社會表達“抵抗西方霸權壓制的態度”,展現中國的實力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立場很清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尋求霸權,但必須要防衛領土完整”。中國也在事前通知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即便西方國家可能不滿,但中國照樣試射。
趙麟指出,二是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必須經過周延的核算,這是科學技術力量的展現。一顆洲際導彈要射1萬2千公里,萬一打偏射到其他國家或船艦,恐引起國際輿論反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