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刊稱美國情報界爭論“中國間諜戰術”理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8 11:32:43  


網絡資料圖:美國聯邦調查局總部大樓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美國媒體稱,一項新的研究對“守舊派”關於中國間諜的戰術、技術和程序的核心理念提出質疑,稱聯邦調查局(FBI)編造了很多“過時的格言和暗語”。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7月15日報道,這一批評是威廉.漢納斯、詹姆斯.馬爾文農和安娜.普利西在新書《中國工業間諜:技術獲得和軍事現代化》中提出的。

  報道稱,該書將前聯邦調查局中國問題分析家保羅.穆爾列為“千顆沙”理論和中國人“不會按上帝意圖搞間諜活動”這一理念的傳播者之一。
 
  該理論認為,如果沙子是秘密情報,中國人不會像美國那樣動用先進的衛星技術監視海灘並在夜間派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偷幾桶沙子用來分析,而會派1000人到海灘進行日光浴,然後每人帶幾顆沙子回來。他們將帶回的沙子集中起來進行分析,以搞清楚沙子的特性。

  穆爾說:“在我最後一次為聯邦調查局效力之後的15年中,我發現中國總體的情報工作在有些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最突出的是常規軍事情報搜集行動大增。”

  穆爾表示,沙子類比法不是他的主意,而是一個不明身份的發言者在19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的。他還說:“這種類比後來在某種程度上跟我有關,可能因為除了我,從理論角度研究中國情報問題的人寥寥無幾。”

  穆爾指出,“這種類比不是關於沙粒的,也不是說將數以千計或數以百萬計的沙粒拼成某種馬賽克圖案”,而且類比“並沒有說中國下命令讓日光浴者帶沙子回去,而是說中國允許他們在沙灘上待著”。

  他認為,這種類比的真正意思是說,中國有很多情報用戶,他們非常願意參觀會有利於其研究、職業生涯或工作的地方。“他們個人或分成小組會(主動)‘吸住’他們碰到的有用信息並帶走”。這些搜集者不是像一次帶走“一粒沙子”那樣搜集情報。相反,他們往往“按適合用戶的規模”來搜集情報,“恰恰因為他們是為自己狹隘的利益搜集情報”,結果往往是搜集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產品。

  報道指出,上述新的研究排斥的其他“守舊派”理念,包括中國不會花錢買秘密或不用傳統的諜報技術,並列舉了中國使用“桃色陷阱”、賄賂以及名聲不好的人等很多例子。研究舉了很多例子證明穆爾和前聯邦調查局負責中國情報的其他官員的結論是錯誤的。

  書的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情報活動採用的是“分層搜集情報的做法”,從傳統的間諜活動到先進的網絡攻擊都有。這種“多級做法對美國反間諜活動來說比傳統模式顯然更具挑戰性,(因為在傳統模式下)情報機構獨家控制情報搜集活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