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生保障不是清談館 辦好實事方能得民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3 12:33:28


 
  李安彬的經歷是經濟發展溢出效應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從每個人身上都能讀出一個真實的民生狀況,都能讀出一個真實的中國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整體經濟水平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和騰飛,但毋庸諱言,我們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考驗。截至目前,我國仍有5000多萬人口尚未完全脫貧,不少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住房、養老、教育、醫療、生態等多個領域的民生訴求尚未完全獲得滿足。

  消除貧困不是一句空話。從2011年到2015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272億元增長到467.45億元,農村貧困人口繼續減少。2015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5575萬人,比2011年底減少6663萬人,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再看總體情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6138億元,同比增長10.3%,在投資增速回落、出口低迷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比如,標誌著生活水平提高的服務消費持續旺盛,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加速推進,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通用航空等個性化、體驗化旅遊持續升溫,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2.4億人次,增長10.5%,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9萬億元,增長13.7%。

  從數據可以看出,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繁葉茂”。當今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痛定思痛、當斷則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此舉一出,世界嘩然,別有用心者指出:“僅去產能一項舉措,就足以令中國社會動蕩不安!”

  一邊是去產能,一邊是保民生。“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2016年2月,位列年度經濟工作之首的去產能大幕正式拉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財稅、金融、職工安置、國土、環保、質量、安全、獎補資金等8個配套文件就全部下發完成。中央財政安排了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G20杭州峰會上強調,“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實,說到就會做到。”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真實而生動的獲得感是幸福的源泉,只有民眾幸福了,社會才會穩定,才會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