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浙江提出“大人才觀”,廣東提出要視人才為珍寶,江蘇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近年來,各地紛紛念好“人才經”,不拘一格聚人才,各盡其能用人才,千方百計留人才,努力推動人才真正成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量”。
人才數量和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區域發展的水平。面對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徵和作用更加明顯,各地對人才的渴望也更為迫切。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都需要人才支撐,“抓人才就是抓發展”成為各地的共識。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人才既是創新創造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從各地的實踐看,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通過良好的政策引導,能更好實現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下好人才布局“先手棋”。一是構建著眼全球的引才網絡。衹有抓住人才“智高點”,才能搶占發展“制高點”。通過梳理技術需求清單,繪制全球人才地圖,廣泛動員海外力量,戰略布局全球引才工作站等方式,打造“近悅遠來”的引才格局。二是制定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採取合作研究、技術研討、市場服務等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豐富“候鳥型人才”的使用場景,實現人才紅利的充分釋放。三是充分用好鄉情鄉愁的文化紐帶,激發鄉賢能人為地方發展多作貢獻。
實現人才與事業同頻共振。事業涵養人才,人才成就事業。一方面,勇於創新、敢於改革,打通人才價值的實現通道。堅持政府搭台、人才唱戲的理念,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對人才給位子、壓擔子,讓想幹事者有機會、能幹事者有舞台。另一方面,“育苗成木”“育木成林”,補足人才技能的增長之需。唯有不斷推動人的知識、觀念、能力、行為的轉型躍升,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滿足地方發展需求、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厚植人才發展沃土。對於人才來說,好的發展環境往往比單純的優厚待遇更具有吸引力。為此,應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在職稱評審、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讓人才在正向激勵體系中施展拳腳。推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舉措,讓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使人才在創新活動中既有榮譽又有收益。給予人才足夠的人文關懷,著眼於“住哪裡”“另一半”“下一代”等關鍵實事,以精準服務的“用心”換取人才群體的“真心”。比如,在浙江,“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已經成為其人才工作深入人心的服務理念。浙江嘉興通過政府產業基金、創業助理“保姆式服務”、人才服務“十件實事”等制度的實施,幫助千餘名“背包客”創業成長為企業家。
當前,各地對人才引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正持續釋放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未來仍需將人才工作擺在更加關鍵的位置,多措並舉推動更多人才“變量”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發展“增量”,在賦能增效、推陳出新中實現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