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據新華社消息,踏入浙江臨海市東塍鎮彩燈共富工坊服務中心,工作間裡鮮有交談聲,眾人埋頭加工、檢驗、包裝,幹得熱火朝天。
“往年這個時候就是收尾階段,再往後就閑在家裡沒活幹了,現在每個月都有保底訂單,手腳麻利的月收入可以達到8000元。”在工坊忙碌的金麗英嘴上聊著,手裡的活一刻也沒停。
彩燈產業是東塍鎮的特色產業,出口量多、用工量大。“彩燈生產有一半的環節要依靠人工,技術含量不高,但淡旺季明顯。企業為節約用工成本就會選擇外包加工,但對周邊村民來說,這也就意味著收入不穩定。”東塍鎮黨委書記郭標宏介紹說,“共富工坊的出現,就等於為企業拓寬了用工渠道、為農戶提供了兜底保障。”
2022年起,臨海市率先推進共富工坊建設,發揮本地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聯合當地戶外休閑用品、眼鏡、服裝輔料等六大產業的規上企業,開展共富工坊企業黨建聯建,通過打破企業訂單與剩餘勞動力之間的“信息差”,形成“企業送單、工坊派單、農戶接單”的致富新模式。
轉眼間,就吸納了40餘家成員單位,並與146家共富工坊建立合作關係,通過直發訂單、壓縮環節,直接帶動5300餘戶農戶接單,每戶年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萬元以上。
從自發到標準化,從線下到線上,兩年多探索,共富工坊也在不斷迭代升級。“最早一批都是來料加工型共富工坊,增收空間十分有限,我們意識到必須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共富工坊。”臨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在白水洋鎮豆腐共富工坊,憑借一方豆腐做起共富的文章,通過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創立區域公用品牌、制定集體商標授權機制,並引入自動化生產線,走上標準化發展之路,現已授權64家生產企業和作坊,培訓300餘名專業從業者,鎮域內生產的品牌豆腐價格提升170%,帶動全產業鏈增收超億元。“橘鄉”湧泉鎮的甜美共富工坊則發揮電商大鎮優勢,先後孵化直播運營團隊12支,培訓農民主播1100餘人次,推動蜜橘線上銷售額突破8000餘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