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據新華社消息, “這堂思政課,用藝術語言宣講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清華大學教授肖貴清說。
25日晚,遼寧丹東,遼東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報告團,丹東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學生代表共同聆聽了“戰火中的歌聲”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思政課。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丹東是抗美援朝出徵地,志願軍從這裡渡江,志願軍空軍從這裡起飛,丹東人民以巨大犧牲和代價,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後勤保障力量。”隨著遼東學院2002屆畢業生趙悅的講述,觀眾的思緒被拉回74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只要前線需要,丹東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血給血。
74年前,戰士孫景坤剛參加完解放戰爭就踏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程;戰場歸來,他收起軍功章、拿起鋤頭,帶領鄉親改變家鄉丹東市山城村面貌,一幹就是近30年。
“抗美援朝老戰士孫景坤用執著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丹東市實驗小學教師楊琦錕講述英雄故事後,該校學生用一首《最可愛的人》唱出對志願軍的崇敬。
思政課上,一位位講述者帶來動人故事:志願軍飛行員韓德彩不顧油料即將耗盡與敵機激戰,最終擊落美國空軍王牌飛行員;前線醫護人員隨時為傷員伸出胳膊充當“移動血站”……
“英雄城市孕育英雄人民。抗美援朝時期,遼東學院原辦學主體中的安東農業專科學校和安東師範學校師生積極擁軍,參與到抗美援朝運動中。”遼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於志遠介紹,遼東學院組織學生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戰士活動,7年間,1876名大學生採訪了289位抗美援朝老戰士,整理出30萬字口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