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綠色寶庫:大興安嶺開發建設60周年
http://www.CRNTT.com   2024-10-31 15:49:43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消息,今年,大興安嶺迎來開發建設60周年。60年來,大興安嶺探索出一條在保護中建設、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綠色發展之路,植綠、護綠、興綠,讓生態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寬。

  大興安嶺林區山連山、嶺接嶺,碧空萬里,林海無際。這裡是國家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主要分布區和我國唯一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被稱為“綠色寶庫”。

  1964年,時任鐵道兵副司令郭維城、參謀長何輝燕和原林業部副部長羅玉川帶著十萬建設大軍,挺進沉睡千年的林海雪原。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讓大興安嶺靜了、綠了,走向轉型發展之路。

  今年,大興安嶺迎來開發建設60周年。近日,記者深入大興安嶺林區,探訪林區人植綠、護綠、興綠,擦亮“綠色寶庫”底色的生動實踐。

  科技助力,築牢最北生態屏障

  深秋,大興安嶺秀美的浩瀚林海,被大自然調成金燦燦的顔色。

  走進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阿木爾林業局的輕基質育苗大棚,千萬盞白色育苗營養杯盛托著一株株細小的紅鬆種苗,在陽光下綻放著稚嫩的青黃。

  “這是我們2020年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作引進的輕基質育苗技術,原先用土培,一個人只能背二三十株苗,現在輕便多了,能背100多株;成苗率也由原先的70%提高到85%。”正在大棚整理托盤的技術員張清林談及輕基質育苗的優勢,立馬打開了話匣子。除此之外,苗木的培育周期也被縮短,原本3年才能培育的樟子鬆,現在2年就能上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