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石門古戰場碑文百年四變 見證台灣政權更迭
http://www.CRNTT.com   2024-05-23 00:29:31


“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的碑文經過4次轉變。(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5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石門古戰場”是台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位於屏東縣牡丹鄉,鄉內有許多留下的歷史遺跡。而其中之一“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最為特別,碑文短短一百年間就歷經了4次轉變,從台灣光復後改為“澄清海宇 還我河山”,2016年蔡政府執政後抹除“有碑無文”,再修復為原本字樣,不僅見證歷史,也見證台灣政權更迭。

  “石門古戰場”因牡丹社事件而聞名,其後於日據時期,西元1935年為表彰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的征台功勳,碑文題字“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退出台灣後,當時首任國民黨籍屏東縣縣長張山鐘認為此碑文有辱“國風” ,於西元1953年改為抗日紀念碑,將碑文撤換為“澄清海宇 還我河山”,表彰原住民誓死不屈的偉大精神。

  不過,2016年換成蔡英文執政後,當年9月,“行政院”核定將石門古戰場紀念碑區域納入牡丹鄉公所管理,同年10月,屏縣政府為原歷史意涵,經屏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拆解後期附加碑文,再確認修復方式,形成“有碑無文”的狀況。

  到了2019年3月,屏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依據舊照片仿作“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裝上碑座,並規劃在碑石旁製作解說牌,將碑文的歷史演變過程完整說明,這段時間屏東縣均由民進黨籍的潘孟安主政,而屏東縣也已是長期由綠營執政。

  隨著政權交替,在不到1百年的時間,紀念碑的文字已歷經4次轉變。介紹牌上也提到,無論時空如何轉變,唯一不變的,是本地排灣族人勇敢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與誓死抵禦外侮的不朽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