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印象派大師作品聚世博 均超1億歐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4 00:15:28  


  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每件價值均超1億歐元,將在上海世博會上與觀眾見面的法國6件國寶級名畫和1件國寶級雕塑,26日已由專機護送到達上海。28日在世博法國國家館開箱亮相。這7件作品分別為米勒的《晚鐘》、馬奈的《陽台》、凡.高的《阿爾的舞廳》、塞尚的《咖啡壺邊的婦女》、博納爾的《化裝間》、高更的《餐點》(又名《香蕉》)以及羅丹的雕塑《青銅時代》。

  7件珍品由法國奧賽博物館提供。奧賽博物館的前身是巴黎為舉辦1898年世博會而修建的火車站,後改建為博物館,以收藏19世紀法國美術黃金時代的作品為主,被譽為印象派藝術殿堂,與蓬皮杜文化中心和羅浮宮博物館並稱為巴黎三大藝術中心。據了解,7件珍藏同時出境展出從未有過。而能與之相比的是,戴高樂將軍於1963年特批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送展美國。所以,這在世博史上又將創下一個第一。法國國寶未展先熱,記者特此請教了一些專家,對展品作一簡單介紹。

  《晚鐘》米勒

  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法國近代享有盛譽的大畫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與美麗的大自然親密接觸,所以他的畫作大多描寫鄉村的美景和貧苦農民的艱苦生活,色調柔和,氣韵靜穆,極富人間情味,也極富感染力。米勒一生貧苦,死後三十年方被世人所矚目。其中《晚鐘》是米勒一生最成功的作品。據說《晚鐘》最初只賣了1000法郎。1875年,米勒因咯血病去世。不久,法國花80萬法郎購回《晚鐘》並永久珍藏。

  《晚鐘》描繪的是這樣一幅圖景:傍晚,在萬縷淡淡的霞光中,一對貧苦的農民夫婦正低頭虔誠地做著祈禱。遠處,無垠的田野的邊緣,隱約可見一座灰蒙蒙的教堂,仿佛可聽到從教堂傳來的鐘聲。《晚鐘》色調柔和,畫面感朦朧但主題鮮明。均勻有度的用料使整個畫面的氛圍顯得靜穆安詳,又不失莊重,與畫中人真誠寧靜的心境極和諧融洽。米勒讓這一對勤勞善良的夫婦在晚鐘聲中暫時忘掉了生活的清苦,時有惆悵的心得到了安慰。這外在粗陋、樸實,甚至木訥、痴呆,而內心純淨虔誠、溫順善良的農民形象,不僅體現了米勒對農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19世紀後半葉藝術家強烈的民主意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