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學愛好者康熙 為何禁止百姓研究科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8 10:05:07  


《康熙皇輿全覽圖》中的台灣
  康熙皇帝生於l654年,去世於1723年。牛頓生於l642年,去世於1727年。牛頓比康熙皇帝大l2歲,他們是生活在同時代的人,二人還有相似之處,就是對新知識的興趣。不過,兩人有著根本的不同。牛頓對待新知識是一種信念、一種人生、一種對科學的追求,而康熙皇帝對待新知識是一種好奇心理的驅使。

  康熙皇帝對於一些西洋知識的偏好,我們不能忽視這麼一個小概率事件,那就是湯若望的進言。湯若望,德國傳教士。出生於德國科隆一貴族家庭,取漢名為湯若望,是活躍於我明清之際的西方著名傳教士。還在大明王朝的l630年進京,繼任已故教士鄧玉函之職,協助徐光啟共同編成《崇禎歷書》,曾獲崇禎皇帝特賜“欽褒天學”匾額一塊。1644年,中國江山易主,滿清入主北京,八旗兵圈地占房,驅趕城中居民。湯若望據守在北京宣武門內天主堂(俗稱南堂)。他上書清帝,懇請仍居原寓,照舊虔修,理由是未竣歷書版片、天象儀器、書籍和教堂禮器等,不能在三日內悉數搬遷,且損壞後難於修復。湯若望遇到了開明的清攝政王多爾袞,第二天便得到旨諭:恩准西士湯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後清於順治二年(1645)頒行新歷——《時憲歷》,並任湯若望為欽天監監正(五品官),類似於我們今天的中國天文台台長兼國家氣象總局局長。湯若望深得順治皇帝福臨賞識,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意為“尚父”。順治病危時,議立嗣君。順治帝因皇子太小,想立皇弟為君。皇太后的意思是立皇三子,今天看來就是相當於還拽著父母衣襟要巧克力吃的適齡少年兒童,8歲的玄燁。當時湯若望秉持科學精神向順治進言,玄燁出過天花,現身體已康健如常,可終生免疫,宜立玄燁為君。這恐怕是古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外國人干涉中國大政,而且干涉的那個好啊還真值得我們慶幸!依據康熙帝與孝莊皇太后的親密關係,我們有理由猜測康熙帝知道湯若望的進言,愛屋及烏,開啟了他對近代西洋知識的好感之情。1669年,康熙帝在剪除鰲拜勢力親政後,和孝莊皇太後攜朝中大臣,親臨湯若望墓地,按照中國禮俗悼祭他,之前稱他“鞠躬盡瘁”,“恤死報勤”。

  1688年11月18日,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六,就是牛頓發表其巨著的前一年,英國發生革命,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康熙帝在紫禁城親切接見來自法國的“國王數學家”洪若翰、張誠、白晉、劉應等五位耶穌會傳教士,他們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數學家身份、經過三年長途跋涉抵達北京的。五年後即1693年,康熙帝身患多年的尼疾,洪若翰、劉應用西藥奎寧(金雞納霜)治好他的病。康熙大悅,將原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府邸及附近一塊地方賜給他們,以建立天主堂用,這又大大刺激了康熙帝對傳教士們帶來的西洋知識的興趣。後據白晉描寫:“康熙皇帝精通了幾何學原理,取得了很大進步,以至於一看到某個定律的幾何圖形,就能立即想到這個定律及其證明。”“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簡直可以和他的洋老師們比肩而坐探討問題,而康熙帝更感興趣的則是法國人帶來的天文望遠鏡,他把它們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說是愛不釋手。法國科學家巴斯加於1642年發明的手搖計算機,康熙皇帝令傳教士為他仿制成功,以便於計算。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組織成立“蒙養齋算學館”,館址設在暢春園,它被譽為中國的“皇家科學院”。在此之前的1662年英國倫敦皇家學會、l666年的法國巴黎皇家科學院相繼成立。英王、法王、康熙帝,同屬封建時代的帝王,但是中國的皇家科學院隨著康熙的逝去而煙消雲散,英、法兩國的則源遠流長,直到今天。不過蒙養齋並非只拿經費不結果的衙門,它融匯當時西方科學成就,編撰成了包含有天文數學樂理等內容的、中國科技史上高水平的總結性巨著《律歷淵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