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築設計師王澍威尼斯獲獎 中國建築缺少傳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3 11:28:31  


“衰變的穹頂”試圖恢複因工業技術發展而喪失的關於建築技藝的“對話”。
 

  談亞洲建築:建造量是崛起的土壤

  新京報:此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金獅獎最佳國家館頒給了巴林王國。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展,展出的作品在一些人看來也較為普通,是三間巴林漁民的傳統木屋。

  王澍:威尼斯展覽代表對未來價值觀的探討。它未必是拿具體的建築形態來頒獎。巴林把在海邊上休息的亭子搬過來,根本就看不出建築師做了什麼。建築師只是有個想法和觀念,把三個原生態的破亭子給搬過來,是給大家一種啟示:建築最美好形式是原始狀態,而不是現在的高樓大廈。巴林拿的是自己傳統文化當中最樸素的東西。這是一種價值觀。

  新京報: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此次不光是你的獲獎,日本許多建築師也頻頻登上獲獎舞台,我們可以解讀成現在亞洲建築的集體崛起嗎?

  王澍: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亞洲的力量顯然提升了,其中日本是很突出的。他們建築探索的現代化時間更長,一直注重設計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向著國際化的方向變化。它早就達到很高的水準。另外,目前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建造量就在亞洲。建築要靠建造量作為其土壤。這是很自然的變化。

  新京報:但有人也會有非議,今年亞洲建築師的全面開花與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做策展人也有關?

  王澍:妹島做策展,發了兩個獎,一個是她老師(2006年過世的篠原一男獲得了金獅獎紀念獎),一個是她學生(石上純獲得金獅獎最佳項目獎)。日本建築師老中青三代,就是一個傳承關係。但是他們都是達到相當高水平的,這是別人沒法去非議的。當然有一點很深的印象,日本對整體文化崛起的意識。這點與中國很不一樣,它的傳承關係是有基礎的。在中國很難找到這樣的傳承,不管多好的建築師,基本都是孤軍奮戰,得不到國家或社會的強大的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