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警惕文化“啃老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3 11:28:52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社會上有一批寄生於父母卵翼之下,既不去就業更不願創業,且過著優哉游哉愜意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領域,似乎也存在與之驚人相似的“啃老”一族。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文化“啃老”的現象隨處可見。比如名著改編,像《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改過一遍又一遍,但對名著詮釋的深度和準確性卻大不盡如人意;現代名著、武俠小說之類也一改再改,且越改越俗。又比如,近些年名人故里紛爭四起,從黃帝故里之爭,到薑尚故里,再到老子、莊子故里之爭;從曹操、華佗故里之爭,到趙雲故里、諸葛亮躬耕地之爭,發展到五省七地爭二喬、三省四地爭曹雪芹,甚至跨國界的兩國四地爭李白故里,歷代名人都引發過一輪又一輪的爭搶。與此相關,神話傳說和文學中人物的“故里”之爭,也是硝煙彌漫。觀音菩薩的故里就有四川遂寧、河南平頂山和新疆昌吉相峙不下,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南四省六市(縣)爭相為“梁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婁煩為爭孫悟空故里決定投資建立占地7000畝“大聖故里風景區”。更有甚者,《金瓶梅》中西門慶也引來陽穀、臨清和黃山爭故里,讓這個虛構的大淫賊“華麗”轉身為地方名人。再比如,各方爭執不斷且匆忙定性、迅速開發的“曹操墓”,以及所謂“唐宋古城”、“大明宮遺址”之類,啃祖宗,似乎正在成為某種文化時尚。

  言必古人,藝必古典,是國人比過去更重視傳統,還是目下流行複古風?似乎全不盡然。實際上,在這“複古熱”的背後,既沒強調重溫歷史、面向未來,也不著眼於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取而代之的:有盲目依賴傳統,在古人麾下討生活可憐狀;也有厚古薄今,對當下文化的極端不自信;更有地方和行業利益驅動、政績衝動下的資源經濟博弈。無論是對歷史遺存的過度開發,還是一窩蜂式的名著改編,都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無端戕害和嚴重浪費;盲目投資營建各種拙劣的假古董的行為,也是文化的無知和謀利的躁動;而無聊炒作西門慶等負面文化,更是一種淺薄荒唐的鬧劇。在這裡,歷史文化及名人完全成了某些人附庸風雅或獵取經濟利益的敲門磚。這種挾持古人、扭曲傳統的狹隘行徑,正日益令傳統文化陷入庸俗化和功利主義的泥淖。

  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艱苦卓絕的歷史創造,是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但決不能成為子孫後代坐吃山空的資本。珍視傳統,絕不意味著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13億人篳路藍縷、勵精圖治開創歷史的創舉,需要大量與之相匹配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民族風格的文化創造,需要大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精品,如果不能給後世留下諸多光耀世界的遺產,那就是當代文化的失職。

  那些靠稀釋或顛覆經典製造出來的二手貨,那些亦步亦趨鸚鵡學舌式的克隆品,那些毫無創意和蘊含的偽景觀,不僅不能成為文化發展的“救命稻草”,而且只能作為文化啃老者創造力貧血的注腳。啃老注定沒出息!只有拿出過硬的文化實績,才能避免成為那個到處炫耀自己祖先也曾發達過的阿q。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